王維的兩首邊塞詩,《使至塞上》與《觀獵》賞析

王維的兩首邊塞詩,《使至塞上》與《觀獵》賞析

王維的兩首邊塞詩,《使至塞上》與《觀獵》賞析

古詩賞析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代詩人、畫家,曾擔任尚書右丞,時人稱之為「王右丞」,他是盛唐山水詩派的代表人物,開創了水墨山水畫派,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因為篤信佛教,後世稱之為「詩佛」。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王維的兩首五律吧。

《使至塞上》

作者:王維

單車欲向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觀獵》

作者: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這裡選取兩首王維的五律。這兩首詩的風格比較雄健。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時入侵。唐政府不能不加強邊塞防守,以應付戰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土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很多詩人參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於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為「邊塞詩」。在王維的詩集中,這一類詩篇並不多,而同時代的詩人高適、岑參和王昌齡,卻專以邊塞詩著名。

王維這兩首詩是許多唐詩選本都選入的名作。第一首《使至塞上》描寫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人到達邊塞時所見景色。有人以為這個「使」是王維自己。因為王維曾於開元二十五年(公元七三七年)出使塞上,在涼州節度使崔希逸幕府中任判官。如果這樣,題目就應當寫作《奉使至塞上》。現在沒有「奉」字,可見這個「使」字是指一般的使者。再看此詩內容,完全是客觀的寫法,沒有表現作者自己的語氣,也可知此詩不能理解為王維的自述。

第一聯中的「單車」、「屬國」,都是「使者」的代詞。李陵答蘇武書云:「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原意是說使者沒有帶許多人馬,只用一輛車就夠了。後世詩文家就把「單車之使」簡化為「單車」,作為使者的代詞。「屬國」是秦漢官名「典屬國」的省略。這個官掌管投降歸順的蠻夷部族。因此,「屬國」就成為外交官的代詞。居延是古地名,在今甘肅省張掖、酒泉一帶,在漢代,此地與匈奴接境。講明白這三個名詞,這一聯詩就容易懂了。兩句十個字,意思只是說使者要到邊塞上去,已經行過居延,進入胡地。上下二句,實在是重複的。既用「單車」,又用「屬國」,「過居延」就是「向邊」。二句只有一個概念。在詩學上,這算是犯了「合掌」之病,好比兩個手掌合在一起。這種詩病,唐代詩人都不講究,宋以後卻非常注意,不做這種聯語。杜甫詩曰:「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今欲」就是「即將」,「東入海」就是「西去秦」,兩句詩只說了一件事。白居易詩曰:「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賦得古原草送別》)這是詠草的詩,下句就是上句。郎士元詩:「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送別錢起》)「不可聽」就是「豈堪聞」,這些都是被宋代評論家舉出過的合掌的例子。

頷聯是說使者過了居延,就像滾滾塵沙一樣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胡天的上空。「征蓬」是著地上飛捲的塵沙,現在江南人還把隨風捲地而來的塵土叫作「蓬塵」。「出漢塞」和「入胡天」,也犯了合掌之病,所以這種對法也是死對。

頸聯二句,氣像極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遠處烽煙直衝霄漢,大河上一輪落日,沒有雲翳,顯得格外圓而且大。大漠、長河、孤煙、落日,抓到了西北高原的特色。「孤煙直」,「落日圓」,表示天氣平靜,無風無雲,也是沙漠上的氣候特徵。

結尾一聯說使者到了蕭關,遇到巡邏偵察的騎兵,一問,才知道都護的軍部還在離這兒很遠的燕然山呢。蕭關在今甘肅省固原縣,唐時是防禦吐蕃的軍事重地。燕然山,即杭受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漢時大將軍竇憲征伐單于,曾進駐燕然山,在山上刻了紀功的銘文。都護是漢代官名,西域都護是守衛天山南北兩路的最高軍官。

王維這首詩的主題是描寫當時西域領土的廣大。過了居延,已經出了漢代的邊塞,可是現在卻還是大唐的領土。再向前走,到了蕭關,才知都護(當時是節度使)的駐紮地還很遠呢。這樣看來,唐代的邊塞比漢代向西擴張了幾千里。但是,王維的地理概念,似乎有錯誤。蕭關在東,居延在西。如果過了居延,應該早已出了蕭關。王維另外有一首《出塞作》,自注云:「時為監察,塞上作。」此詩第一句就說:「居延城外獵天驕。」可知他曾到過居延,不知為什麼這裡卻說過了居延,才出蕭關。至於燕然山,更不是西域節度使的開府之地,王維用這個地名,恐怕只是對當時的節度使恭維一下,比之為竇憲。這最後一聯,非但用燕然山,使人不解,而且這兩句詩,根本不是王維的創作,他是抄襲虞世南的。虞世南《擬飲馬長城窟》詩云:「前逢錦衣使,都護在樓蘭。」在樓蘭倒是符合地理形勢的。王維此詩本來可以完全借用虞世南這一句,蘭字也正好和延、天協韻。可是他大約不願意被譏為抄襲,改樓蘭為燕然,這一改卻改壞了。

第二首《觀獵》是完美無疵的好詩。開頭一聯照例是點題。將軍在渭城外狩獵,觀眾只感到寒風峭緊,弓弦亂響。用「將軍」二字,可知是觀眾口氣。頷聯接上去就描寫狩獵場面。作者抓了兩個典型景象:牧草已經乾枯,野獸失去蔭蔽,放出去追蹤的獵鷹一眼就看到奔逃的野獸。積雪已消,驅馬逐獸,便覺得馬蹄輕快。頸聯寫的是狩獵歸來,很快就經過新豐市,就在市上飲酒休息。新豐市在臨潼縣東,在唐朝是著名產酒的地方,多酒店。長安人出郊春遊,多在新豐買醉。唐詩中講到新豐,都含有在此飲酒之意。飲酒休息之後,就整隊回營。細柳是地名,在渭水北。漢朝的名將周勃,字亞夫,駐軍在細柳營。後世詩人要提到軍營,就用細柳營或亞夫營,不管它是不是在細柳。尾聯結束全詩,在回歸軍營的路上,回頭看剛才射鵰的地方,只見大野茫茫,已與暮雲合成一片了。

這首詩八句結構很緊,前四句寫出獵,後西句寫獵歸。觀獵的人所得到的印象,只是一番雄壯迅速的軍事行動。顧小謝在《唐律消夏錄》裡評論此詩最好。他說此詩「全是形容一『快』字,耳後風生,鼻端火出,鷹飛兔走,蹄響弓鳴,真有瞬息千里之勢」。這段話確己體會到這首詩的精神。

施鴻保在《峴傭說詩》裡也有一段分析。他在談到作詩法的時候說;「起處須有崚嶒之勢,收處須有完固之力。則中二聯愈形警策。如摩詰「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倒戟而入,筆勢軒昂。『草枯』一聯,正寫獵字,愈有精神。『忽過』二句,寫獵後光景,題分已足。收處作回顧之筆,兜裹全篇,恰與起筆倒入者相照應,最為整密可法。」這段話,注意在律詩的首尾起結。起聯有突兀的氣勢,結聯有餘力,可以使中二聯相得益彰。王維此詩的起聯,不說「將軍獵渭城,風勁角弓鳴」,而以「風勁」句放在前面,這就是所謂倒戟法。自從宋之問以尾聯戰勝沈佺期以後,詩人們都注意到律詩的起結了。

相關內容: 王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賞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