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怨》王昌齡所作的閨怨詩,將妻子們的心理描寫得淋漓盡致

《閨怨》王昌齡所作的閨怨詩,將妻子們的心理描寫得淋漓盡致

《閨怨》王昌齡所作的閨怨詩,將妻子們的心理描寫得淋漓盡致

古詩賞析

王昌齡,字少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李白、高適、岑參等人都有很密切的來往。王昌齡的詩作以七絕見長,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被譽為「七絕聖手」。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王昌齡所作的《閨怨》吧。

在中國文化歷史上,詩歌當屬一束最為燦爛的光芒,讓整個文壇熠熠生輝。因此,徜徉在唐詩美麗的華苑中,經常會感到目眩神迷,甚至流連忘返。作為記錄生活或表達心情的一種文學作品體裁,詩歌在其內容和題材上都沒有太過於嚴格的約束,因而,歷史上所流傳下來的諸多詩歌之中,題材廣泛,內容豐富。

於是,有浪漫詩仙李白的「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也有沉鬱詩聖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更有萬里疆場追逐夢想的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而每次吟誦起王昌齡的這首經典七絕《從軍行·其四》,都能領略到邊塞詩中的豪情,也能感受到他寫這首詩時是多麼的熱血沸騰。

王昌齡作為唐代著名的詩人及政治家,王昌齡的一生仕途坎坷,常年處於顛沛流離的生活狀態,見證了唐朝由興盛逐漸走向沒落。

王昌齡一生不順,三十歲為官,官還不大,相當於縣官之級。但官運不暢,獲罪發配。近五十歲,又獲官職,中間還曾被貶官職。六十歲,辭官還鄉,途中被安徽亳州刺史殺害。王昌齡一生才華橫溢、結友甚多,兩次被貶、長期謫居。

這樣坎坷經歷的王昌齡,骨子裡的文人氣質卻根深蒂固,自身顛簸,卻憂國憂民。他的邊塞詩意境開闊、語言細膩,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表現力。既描寫盛唐的大好河山風光,又描寫戰爭的場景,還要描寫戰士的心理狀態。

男人嘛,描寫這些很大氣的邊塞詩也就罷了,可是王昌齡的宮怨詩、離別詩也寫得非常細膩,令人不得不佩服。如他的《閨怨》。

《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王昌齡說,閨中少婦未曾有過相思離別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妝飾,登上高樓。忽然看到路邊的楊柳春色,惆悵之情湧上心頭。她後悔當初不該讓丈夫從軍邊塞,建功封侯。

《閨怨》是王昌齡創作的一首閨怨詩,唐朝前期,有許多男人都會遠赴邊疆,保衛國土,因此不得與妻子分離。丈夫離開之後,時間久了,妻子也就對丈夫充滿了思念與怨恨,這首詩便將妻子們的心理描寫得淋漓盡致。

第一句劈頭就說「閨中少婦不知愁」,與詩題「閨怨」剛好相反,這是個設置懸念的寫法,引發出讀者的疑問和閱讀的興趣。

第二句「春日凝妝上翠樓」用春日登樓賞景的行動,具體展示這位少婦的「不知愁」:一個春天的早晨,她經過一番精心的打扮、著意的妝飾,登上了自家的高樓。春日而凝妝登樓,顯然不是為了排遣愁悶,如果是遣愁又何必凝妝呢?所以此舉肯定是為了觀賞春色以自娛。

第三句「忽見陌頭楊柳色」描寫春天綠油油的楊柳。本來陌頭柳色是最常見的春色,登樓覽眺自然會看到它,但這時候,迷茫和朦朧的楊花柳絮隨風飄揚,在古代人的心目中就像是人的離愁別緒,符合少婦此刻心境。

還有,這一句裡的「忽見」二字用得好,少婦「忽見」春風拂動下的楊柳,馬上觸動了她內心藏了很久的情感,她浮想聯翩:想到了平日裡的夫妻恩愛,想到了與丈夫惜別時的深情,想到了自己的美好年華在孤寂中一年又一年地消逝,想到了眼前這大好春光卻無人與她共賞……

少婦不聯想還好,但就是這一瞬間的聯想,使得她內心那沉積已久的幽怨、離愁和遺憾一下子強烈起來。於是就有了最後一句「悔教夫婿覓封侯」。這句是說,少婦深悔自己當初讓夫婿從軍,謀取封侯的爵賞,以致自己一人過著孤單寂寞的生活。

這一句的「悔」字用得妙,為畫龍點睛之筆,將登樓前的不知愁與登樓後的深知愁融匯在一起,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因此,「悔」為詩眼,不言而喻。在這個少婦看來,「楊柳色」比「覓封侯」更值得留戀,更有追求的價值。這裡不僅包含著作者對功名富貴的輕視以及對美好時光和青春年華的珍惜,其審美內容也是新穎的,甚至可以說是進步的。

這首詩並未刻意寫怨愁,但是在閨婦心理發生微妙變化的剎那,怨之深,愁之重,已表露無遺。這首詩集中描寫少婦心理的變化,從突變聯想到漸進,從一剎那窺見全過程,留下充分想像的餘地,耐人尋味,乃素負盛譽之作。明代文學家顧璘評價這首詩說:「雍容渾含,明白簡易,真有雅音,絕句中之極品也。」清代書畫家周珽也評價說:「情致語,一句一折,波瀾橫生。」

相關內容: 王昌齡心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賞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