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王陽明:《<大學>問》內容簡介

明代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王陽明:《<大學>問》內容簡介

明代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王陽明:《<大學>問》內容簡介

歷史名人簡介

《〈大學〉問》乃陽明重要教典也。陽明者,中國明代之大儒王守仁是也。文武周公,孔孟朱熹,陽明承前啟後,其地位、作用若斯也。縱觀中國三教九流之學,陽明乃一顆璀璨明珠,此喻決不為過也。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間聖殿中,孔子居中,左釋迦右老子,反之亦然,此陽明之公開觀點也。陽明儒學功底深厚,有能力及膽識出入佛老,不僅辨析名相而且身體力行,最後融三家於一爐,拈出「致良知」之三字以為萬能鑰匙,謂時時處處按良知行事,則適得其所、百發百中,真乃大明咒、無上咒也。

陽明乃罕見全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作家、詩人、書法家集於一身,繼陸九淵之後集中國心學體系之大成,其成果豐碩,《全集》兩大卷,然要言之,其中心思想皆在《〈大學〉問》之中也。

王陽明的思想來源構成了《大學問》的文化前提。作為宋明理學中的陸王心學一系直承先秦思孟一系發展而來,《論語》、《中庸》及《孟子》是陽明思想的重要來源。

同時,陽明作為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陸九淵的思想也對其思想有著重要影響。以《論語》、《中庸》、《孟子》及陸九淵等為代表的儒家心性之學構成了《大學問》的文化前提。

在陽明生活的時代,朱學雖屬於正統意識形態,但已存在流弊與異化。如何解決朱學的流弊與異化,突破朱學作為異化之文對作為質的心理的束縛就成為陽明所面臨的時代課題。陽明以對朱學的批判完成其時代課題,因此,朱解《大學》就成為《大學問》的直接反思對象。

朱子在《大學章句》中將《大學》分為經一章,傳十章。朱子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朱子在《大學章句》中將《大學》分為經傳兩部分後,據二程意「補格物致知傳」。

同時,把對「誠意」的解釋移到「正心」的解釋之前,將「誠意」部分所引詩文析離成四個部分,分別作為對「三綱領」和「本末」的解釋。將「未之有也」後面的「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移置增補的格物致知前,認為「此句之上別有闕文,此特其結語耳」。朱子的這種改動被後人稱為「移其文、補其傳」。

陽明認為《大學》結構嚴謹,既無經傳之分,也無闕文可補,「先生在龍場時,疑朱子《大學章句》非聖門本旨,手錄古本,伏讀精思,始信聖人之學本簡易明白。其書止為一篇,原無經傳之分。格致本於誠意,原無闕傳可補。」

朱子移文補傳的結果是「舊本析而聖人之意亡」,陽明「恐學之日遠於至善」,所以「去分章而復舊本」。舊本是《大學問》詮釋《大學》的潛在文本。

朱子認為「《大學》一字不胡亂下」,但卻改「在親民」中的「親民」為「新民」,「新者,言自明其明德,又當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舊染之污也。」

朱子的「新」字是「自新」之意。陽明不同意朱子的改法,認為這種改法從文義角度說與原意不符,「`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與`在新民'之`新'不同,此豈足為據?`作'字卻與`親'字相對,然非`親'字之義。

下面`治國平天下'處,皆於`新'字無發明,如雲`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之類,皆是`親'字義。`親民'猶孟子`親親仁民'之謂,親之即仁之也。百姓不親,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親之也。堯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親九族'至`平章協和',便是`親民',便是`明明德於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親民'。說`親民'便是兼具教養意,說`新民'便覺偏了。

批判朱解《大學》,實現《大學》古本的恢復並不是王陽明真正關心的問題所在,王陽明真正關心的問題是本體的確立。

在《大學問》中,陽明關於本體的確立就在於對與萬物一體之仁之心之本體的確立。陽明認識到本體作為心為一理的實在性,並進一步看到,心本身就是一個先天與後天的統一體。

因此,《大學問》中首先澄明的是心之一體之仁,此為人心之先天機能;「復其天地萬物一體之本然],「為大人之學」屬於後天文化範疇。

陽明認為無論是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大人」,還是「間形骸而分爾我」的「小人」,其心都是「一體之仁」,此「一體之仁」是「根於天命之性」,是「自然靈昭不昧者」,所以謂之「明德」。

此處的「天命之性」是自然而然的人之為人的本性,即孟子的不忍仁之心,其心之仁與天地萬物為一體,並且其心之能與天地萬物一體之仁「本若是」,「非意之」,是先天具有的,先驗的,非後天的。

所以見孺子之入井,必有怵惕惻隱之心;見鳥獸之哀鳴觳觫,必有不忍之心;見草木之摧折,必有憫恤之心;見瓦石之毀壞,必有顧惜之心。但無論是「大人」還是「小人」,一旦「動於欲、蔽於私」,則「一體之仁亡矣」。

所以後天努力的目的即是要「去其私慾之蔽,以自明其明德,復其天地萬物一體之本然而已」。

這就是「大人之學」,即《大學》的宗旨所在。陽明通過與萬物一體之仁之心的澄明確立其心學本體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名人簡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