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喆,生誶年不詳,清代畫家。字方魯,江蘇吳縣人。自幼隨父親客遊金陵。其父鄒典,善山水,他的畫宗其父,山水工穩而有古氣,也作很少的山水小冊,所畫喜用墨,自以為不得法,逐又用色,他的作品多用墨青,但亦有清淡之作。富簡淡清逸的情趣。作品以凝重蒼勁見勝,具「北地沉雄之氣」。兼長水墨花卉,勾勒敷彩渲染有元人王淵的體格。畫大松奇秀,特別令人珍惜。
鄒喆所作山水以南京一帶為粉本,「師法造化,中得心源」。作品頗具生活氣息,在清初的畫壇有很高的聲譽。筆墨技法筆意高古,絕去甜俗一派。傳世作品有:《松林僧話圖》軸,現藏上海博物館;《山水》冊頁,《金陵諸家冊》之一,現藏故宮博物院;《雲岳水村圖》軸,現藏南京博物院。
鄒喆工山水,簡淡清逸,古趣盎然。其畫大松奇秀,為世所重。在畫史上,鄒喆與龔賢、樊圻、高岑等八人被稱為「金陵八家」。鄒喆的畫風由明人上溯至兩宋,但不受清初摹古之風所囿,而是多採擷南京、江淮一帶實景,尤善以密筆短線圖寫江南實境,作品寫實性較強,在傳統中有著不同程度的發展和創變,是「金陵八家」畫山水代表性之一。
在鄒喆存世的十幾件畫作中,以表現人物為主的山水畫極為少見,此為鄒方魯傳世之力作也。據款識可知,此圖繪於康熙丙辰孟冬,即1676年。從畫意上看,表現的是蘇軾《後赤壁賦》中的「東坡夜遊赤壁」中的情景。蘇東坡寫《後赤壁賦》時是在「孟冬」,鄒喆也是畫在「孟冬」時節,遙思古人,藉以詠懷。圖中遠景天水一色,枯樹歸鴉。中景蘆葦荻萋,小舟上蘇軾側坐船頭,舟中載酒,船夫撐槁前行,書僮侍奉筆硯,蘇軾撫鬚吟詞。江上波濤澎湃,近景峭壁突兀,雜樹豐茂。蘆荻飄搖,秋木葉落下,這些與蘇軾的《後赤壁賦》文中相吻合,詞意盡現。正如《後赤壁賦》文中所云:「於是攜酒與魚,復游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這與圖中所繪的舟中二罈酒、江水波濤、近景的山崖相吻合。此畫作中人物傳神,高古宏闊,其枯樹畫法、款識的題法等,均與揚州博物館所藏其同年所作《雪景山水圖》軸及安徽省博物館所藏《雪景山水圖》軸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