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宮曲·冷清清人在西廂》,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蟾宮曲·冷清清人在西廂》
元朝:湯式
冷清清人在西廂,叫一聲張郎,罵一聲張郎。亂紛紛花落東牆,問一會紅娘,絮一會紅娘。枕兒余衾兒剩,溫一半繡床,閒一半繡床。月兒斜風兒細,開一扇紗窗,掩一扇紗窗。蕩悠悠夢繞高唐,縈一寸柔腸,斷一寸柔腸。
《蟾宮曲·冷清清人在西廂》古詩簡介
這是作者運用「借樹開花法」的又一傑作,借人所熟知的《西廂記》題材進行發揮。作品纏綿悱惻,情韻悠長,寫景、言情、描摹人物形象,俱能入木三分。從形式上看,本曲別具特色。
《蟾宮曲·冷清清人在西廂》翻譯/譯文
西廂裡鶯鶯姑娘獨處無伴,不禁暗暗叫一聲張郎又罵一聲張郎,說不清心中的情感。看東牆角下落花亂紛紛鋪滿,她召來紅娘問上一會兒,又絮絮叨叨纏著她說個沒完。入夜上床,枕頭被子都顯得那樣寬緩,繡床上暖一半冷一半;月亮漸漸西下,風兒微微,紗窗開著一扇閉著一扇。終於夢見了同張生歡會,若即若離,似真似幻。鶯鶯姑娘一方面柔情牽纏,一方面又只覺已肝腸寸斷。
《蟾宮曲·冷清清人在西廂》註釋
1絮:纏著人瑣瑣碎碎地說話。
2高唐:戰國時楚國台觀名,在雲夢澤中。傳說楚懷王曾在此夢與巫山神女交合,後人遂以「高唐」喻男女歡會之所。
3縈:牽掛。
《蟾宮曲·冷清清人在西廂》賞析/鑒賞
這是作者運用「借樹開花法」的又一傑作,借人所熟知的《西廂記》題材進行發揮。
《西廂記》的得名,取自於《會真記》中崔鶯鶯的詩句:「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本篇的起首安排崔鶯鶯「人在西廂」,憑這個處所就使讀者產生她等待相會的聯想。「叫一聲張郎」表現出鶯鶯的思念,「罵一聲張郎」則說明張生根本沒在身邊。這情景同第一句中的「冷清清」三字相應。寂寞獨處,卻情不自禁地「叫一聲」、「罵一聲」,這就見出了鶯鶯的癡情。東牆是崔、張的界牆。《會真記》:「崔之東牆,有杏花一樹,攀援可逾。既望之夕,張因梯其樹而逾焉。」如今東牆杳無人影,只見杏花亂紛紛飄落一地。第四句這寫景的一筆,既暗示了鶯鶯小姐引領盼注的方向和目標,又以「亂紛紛花落」象徵了她的心緒。她禁不住召來丫鬟紅娘打聽動向,這是「問一會」;又怕紅娘看出自己心底的秘密,不得不找出種種話題來同她閒聊敷衍,這是「絮一會」。這兩句細膩地反映出這位初墮愛河的閨閣小姐的心態。看得清「花落東牆」,說明天光還亮,以上六句當是白天至黃昏之間的情形。
「問一會」、「絮一會」的結果,是終於打發了漫長的白日,挨到了夜晚上床的時間。作者的詩筆轉入了閨房之內。繡床之上,「余」、「剩」、「溫」、「閒」這些形容詞和動詞,其實都是女主人公的主觀感受。尤其是「溫一半」、「閒一半」,更是傳神地寫出了鶯鶯孤衾冷被的.獨眠滋味,兩個「一半」暗示出她對結對成雙的美滿姻緣的嚮往。「月兒斜」說明已過了子夜時分,在這時候還能感受到「風兒細」,表明她一直未能入眠。兩扇紗窗,開一扇是為了望月,月兒可以激發她對「待月西廂」美好往事的回想;掩一扇則是用來抵禦微風的干擾,所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幛」(李白《春思》)。一開一掩,同句中的「月」「風」都互相照應,且烘染出一種冷寂淒清的氣氛。這六句純粹寫景,景中卻活動著人物的影子。
下半夜將近過去,女主人公才在悠悠的夜思中沉入了夢境,與心上人張生有了相見的機會。但她自己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所以連夢也做得不十分順暢。「繞」字固然說明夢魂不離張生左右,但「蕩悠悠」又有一種飄搖無定、可望而不可即或可即而不可留的意味。結果是「縈一寸柔腸,斷一寸柔腸」,一邊牽掛留戀,一邊疑慮傷心。說明崔鶯鶯平時所遭受斷腸的經歷與失望的打擊,是太多太深了。
《西廂記》中的崔鶯鶯是頗為矜持的大家閨秀,與本曲中的形象自然不盡相同。可知本篇實是借《西廂記》的題材與人物,來淋漓盡致地進行發揮和代擬。所以曲中的女主角,也可以視作閨中懷春女子的一類典型:她們情竇初開、感情深摯,熱切地嚮往著幸福,可惜卻更多地嘗受著痛苦的煎熬,免不了在「閒一半繡床」中寸斷柔腸。作品纏綿悱惻,情韻悠長,寫景、言情、描摹人物形象,俱能入木三分。
從形式上看,本曲也別具特色。全作的一、二、三句與四、五、六句隔句對仗,形成「扇面對」,又與末三句成扇面對,這種首尾的遙對在散曲中稱為「鸞鳳和鳴對」。七、八、九句與十、十一、十二句也成扇面對,這些對仗無不工整流麗。又本篇在總體上屬散曲的巧體之一——「重句體」,即重複運用相同的句式,僅在個別字詞上稍作變化。這種重句的巧用以及全篇在對仗上的匠心,造成了作品迴環婉轉、纏綿悱惻、語俊韻圓、餘味不盡的特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