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
不知織女螢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
其二
風勁衣單手屢呵,幽窗軋軋度寒梭。
臘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其一
美人清唱一首歌曲就可得到一束綾羅的酬答,但是美人自己心中還嫌報酬太少呢。不知在夜窗下織綾羅的女子,要操作多少次梭子才能織得成一束綾羅啊?
其二
冷風大而織女的衣服單薄,她的手凍得一次次放在口上取暖,幽暗的窗下只聽到梭子來回的軋軋聲。在寒冬臘月的天氣裡,一日的時間特別短,簡直短得不滿一尺,還能織得出多少綾羅呢?哪裡及得上美女唱一曲來得輕鬆、所得又多啊?
註釋
1寇公:即北宋大臣寇準,宋真宗時曾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封萊國公。
2綾:一種很薄的絲織品,一面光,像緞子。
3美人:歌女。
4螢窗:晉人車胤以囊盛螢,用螢火照書夜讀,後以螢窗喻勤學苦讀。此處用以形容織女夜裡辛勤織綾。
5風勁:《苕溪漁隱叢話》、《詩人玉屑》、《錦繡萬花谷》作「夜冷」。屢(lǚ):屢次,多次。呵:口中呵出熱氣。
6軋(ya)軋:象聲詞,形容織機運轉時發出的連續的聲響。寒梭:冷天裡的梭子。
7臘天:指寒冬臘月。日短不盈尺:古人常以日影的長短來估計時間。
8妖姬:妖艷的歌女。一作「燕姬」。
【作品鑒賞】
《呈寇公二首》揭示了歌女易獲賞賜而織女辛勞無賞的現象,表現了作者對不合理的社會現象的指責和對織女的同情
蒨桃這組詩的第一首,是用對比的手法,揭示一個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一二句寫美人。「一曲清歌一束綾」表明寇準對歌女的賞賜極多,而這麼多的賞賜,「美人猶自意嫌輕」,說明歌女索取賞賜的不知滿足,而且寇準的毫不足惜而濫施賞賜。三四句轉寫織女的辛勞。設問而不答,而答案自明,織女織綾非常辛苦。兩相對照,蒨桃深感不平,因此她要站出來說話,表現了蒨桃對不合理的社會現象的指責和對織女的同情。此詩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寇準追求奢侈豪華的生活作風。全詩出語坦率,傾向鮮明。
第二首,蒨桃猶如是在為織女代言了,因此這四句很像是織女的獨白。這個獨白道出了如此一個辛酸事實:北風猛烈地吹著,一年四季為人織綾的織女自己「可憐身上衣正單」。她在那幽暗的窗下,一刻不停地投梭織綾,只聽得織機軋軋地叫著。天冷極了,那梭子握在手裡也是冷冰冰的。雖然「雞鳴入機織」,可是冬天日短,往往整天也織不滿一尺。人是這樣的辛苦,根本比不上那位妖冶的歌女,唱一曲歌就能得大量賞賜。這段代言,語意沉痛,辭氣哀怨,表達了蒨桃對處於生活底層的織女們的深切同情。
《呈寇公二首》道出了織女在寒冬裡辛苦勞動反而比不上歌女唱一曲歌所得的賞賜這樣一個辛酸事實
作為一個侍妾,地位是很低下的,所以她才能如此真切地體念到織女的苦楚,而以詩的形式向豪侈的寇准進言,很像白居易的「唯歌生民病」的諷喻詩。這位不諳蠶織苦、只知揮霍的相爺看了蒨桃的詩,卻對蒨桃之言頗不以為然,步她第二首詩的原韻,寫了一首《和蒨桃》,直言不諱地回答道:「將相功名終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間萬事君休問,且向樽前聽艷歌。」說他要及時行樂,還要聽歌。要聽歌就要大量賞綾,蒨桃的詩等於沒有做,反映了這位宰相思想的另一面。
然而蒨桃是可敬的。一個地位卑下的侍妾,她在寇準宴樂之際不去乘興助樂,反而作詩批評一位堂堂的當朝宰相,她知道寇準可能會發怒,但是她敢說,她有足夠的勇氣來訴說不平,又有足夠的勇氣來寫出不平之鳴。這是一個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的才女。其詩其人都博得了千百年來讀者們的愛戴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