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寶山空回”出自哪裡?又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寶山空回”出自哪裡?又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寶山空回”出自哪裡?又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大全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離世間品》:「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

釋義:走進到處是寶物的山裡,卻空手出來。比喻根據條件,本來應該有豐富的收穫,卻一無所得(多指求知)。

【寶山空回的故事】

清朝李汝珍寫了部小說《鏡花緣》,講唐朝時書生唐敖與商人林之祥以及見多識廣的水手多九公飄揚海外,經歷了君子國、大人國、小人國等,見到了許多奇聞軼事……

有一天船到了歧舌國。歧舌國人最喜歡音樂,他們的音韻天下無雙。林之洋帶著許多笙笛上岸去賣。唐敖見歧舌國人滿嘴唧唧呱呱,不知說些什麼,就問多九公:「九公既通言語,為何不去探聽探聽音韻的來路呢?」多九公說:「是啊!海外有兩句話說得好:『若臨歧舌不知韻,如入寶山空手回。』今天既然到了這裡,自然要探聽一下。等我前去問問。」不料多九公連問數人,都碰了釘子。原來歧舌國國王將音韻視為本國不傳之謎,蓋不外洩。

「寶山空回」比喻條件豐富,結果卻一無所獲。

佛教中常常說:人來到人世間就好像進到寶山裡,可是不修煉,就好像人沒有手一樣,走的時候什麼也帶不走。

相關內容: 成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