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園竹·浮雲護月【宋代】周邦彥,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浮雲護月,未放滿朱扉。鼠搖暗壁,螢度破窗,偷入書幃。秋意濃,閒佇立,庭柯影裡。好風襟袖先知。
夜何其。江南路繞重山,心知漫與前期。奈向燈前墮淚,腸斷蕭娘,舊日書辭猶在紙。雁信絕,清宵夢又稀。
「浮雲護月,未放滿朱扉。」描寫秋夜景色。化用杜甫詩:「明月生長好,浮雲薄漸遮。」(《季秋蘇五弟纓江樓夜宴》)以點明秋夜。作者翻出新意,說「浮雲」為了「護月」,輕輕將月亮遮住,浮雲似有意憐惜明月,不讓她的光輝全部灑滿朱扉。這一層朦朧黯淡的景色與詞中主人公懷人傷感的心情是一致的。
「鼠搖暗壁,螢度破窗,偷入書幃。」兩句對仗,上句是耳聞之聲,下句是目睹之景,暗壁、破窗,一派貧居陋巷的潦倒景象。鼠搖、螢度,烘托室內寂靜無人,引起詞中主人公一種淒清幽獨的感覺。「偷入書幃」系化用唐代詩僧齊己《螢》詩:「夜深飛入讀書幃。」用一「偷」字,說明螢是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書幃的。萬籟寂靜之夜,詞人在陋室之中所聞所見,用以烘托環境之寂寞、蕭索。
「秋意濃,閒佇立,庭柯影裡。」用內轉之筆,點出時令,併入情。至此,詞中主人公才正式露面,詞中主人公在幽寂的、靜得怕人的室內再也呆不下了,只好步到中庭,悄立樹陰,忽覺襟袖之間一陣好風吹來,頓覺秋意已濃了。「裡」字同部上聲葉韻。
「好風襟袖先知。」系套用杜牧《秋思》詩中「好風襟袖知另加一「先」字,就不只是寫襟袖而且是寫人對風的敏銳感覺。空間已由室內轉向室外。詞中主人公當此深秋,獨自悄立閒庭,「盡日佇立無言,贏得淒涼懷抱。」(柳永《滿朝歡》)懷人之念,油然而生,上片結拍,情景交融,然秋宵夜永,獨立庭心,逗出懷人契機。由此引入下片。
「夜何其。」借用《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的詩句,「猶問夜已到何時,委婉曲折道出他夜深無眠。」「其」是句尾助詞。這是作者設問:夜已經是什麼時候了呢?暗示他獨自悄立樹陰,因懷人而夜不成寐。秋水伊人之感,也如晏幾道詞「夢入江南煙水路」(《蝶戀花》)一樣,他所懷念的人也在山重水復的江南。
「江南路繞重山,心知謾與前期。」第一句寫景,接著入情。美成所懷念之伊人,乃在江南重疊山巒之間,舊遊之地,歷歷在目,想去尋找呢,又擔心「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晏幾道《蝶戀花》);次句直抒胸臆:當時預約重逢的前期是徒然的,現在由於歲月推移,人事變化,恐怕已難於實現了。寫到這裡,似乎話已寫盡,忽然看到戀人的舊時書信宛然在目,又觸發舊情,引起新愁。
「奈向燈前墮淚,腸斷蕭娘,舊日書辭猶在紙。」「奈」,無可奈何之意」;「墮淚」非只今夜事,前時已然,亦包括今夜。「淚」字韻押同部去聲。先寫「墮淚」,再補寫為何「墮淚」。「向燈前墮淚,腸斷蕭娘。」典出楊巨源《崔娘》詩:「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唐時以蕭娘為女子之泛稱,如將蕭郎作為男子的泛稱一樣,並不指固定的人,如元稹詩:「揄揚陶令緣求酒,結托蕭娘只在詩。」白居易詩:「風朝舞飛燕,雨夜泣蕭娘」。這首詞中的「蕭娘」當然是指詞中主人公的戀人。舊時「蕭娘」書信一行行,一字字,分明寫在紙上,讀來令人腸斷,睹物思人,不覺傷心落淚,這就是「舊日書辭猶在紙」所引起的感情激盪。他想到現在要是能和她再通書信的話,那雖不能見面,也可魚來雁往,互訴相思,也是一種安慰。「紙」字韻押同部上聲。
「雁信絕,清宵夢又稀。」結句低欲絕。雖想重通音問,但她「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蝶戀花》)魚沉雁杳,已夠傷心,但若能常在夢中相逢,豈不也可聊慰相思之苦?在感情上得到某種補償,這是他最後的幻想。但偏偏連夢也很少做,真是「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晏幾道《阮郎歸》)他的要求逐步降低,由想見面降到只求通信,由求通信降到只求夢中想會也可以,但他的相思強度卻逐步升高,直到連夢裡相逢也難辦到時,則最後的,最起碼的希望也破滅了時,不免柔腸百結,低回欲絕,陷入了刻骨相思、徹底絕望的境地,抒情至此達到高峰,突然歇拍,余意不盡。
這首詞由寫景到抒情,由室內到室外,時空結合,層層遞進,感情愈趨強烈,結構謹嚴,曲折多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