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悠揚:20首歌曲帶你見證中國大陸流行音樂發展史

歌聲悠揚:20首歌曲帶你見證中國大陸流行音樂發展史

歌聲悠揚:20首歌曲帶你見證中國大陸流行音樂發展史

西遊記

1972年 ,美國總統尼克松 訪華。

中方的迎賓樂隊特意選了19世紀的美國民歌《Turkey in the Straw》 (《草堆裡的火雞》)進行演奏。

一曲奏罷,竟引來無數人抗議。

自古「貴禮樂而賤邪音」 ,建國初期尤甚。那時,整個社會只有主旋律音樂。

十年文革,藝術飽受摧殘,出現一大批紅衛兵歌、語錄歌、戰地新歌。內容單調,枯燥乏味。就連一些優秀的紅歌,此時也一度被禁 ,如《洪湖赤衛隊》中的抒情歌《洪湖水,浪打浪》 。

▲經典歌劇《洪湖赤衛隊》。

十幾億中國人,一時連聽歌都成了問題。

1978年,當中國走到歷史的十字路口,一位遠在海峽彼岸的女子,用她溫婉動人的歌聲,「偷偷」敲開了新時代的大門,帶來久違的詩情畫意。

流行音樂,真的流行起來了!

1.鄧麗君《甜蜜蜜》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流行一個詞,叫「三轉一響」 ,其中「一響」指的是收音機。老百姓家裡要是有台收音機,比現在的小年輕手裡捧著iPhone XS不知牛到哪去了。

▲聽著收音機的青年。

正是這個小匣子,告訴人們,寶島台灣有一位女歌手,叫鄧麗君 。

改革開放之初,有這麼一句話,「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 。一些年輕人,白天學習上班時聽著社論、新聞,到了夜晚,就躲在家裡偷偷聽鄧麗君。

一首《甜蜜蜜》,鄧麗君用輕盈甜美的歌聲打動了萬千大陸青年的心:「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

深受思想禁錮的青年,被喚醒沉睡多年的情感,明白了何為情深繾綣,又有多少人借由此歌互訴衷腸。

可是,這樣的歌曲,一度被批為「靡靡之音」 ,受到官方抵制。

1982年,《人民音樂》出版了文集《怎樣鑒別黃色歌曲》 ,鄧麗君翻唱的歌曲《何日君再來》赫然在列。

熱愛流行音樂的人們終於忍無可忍,奮起反擊,《北京晚報》記者劉孟洪 發表文章,為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辯護,一時引發激烈討論。

無論官方如何阻撓,鄧麗君的歌,還是拉開了中國大陸大眾文化的序幕。

1988年,鄧麗君收到央視邀請,本要前往內地演出,卻因台灣當局阻止而未能成行。

▲鄧麗君,無法取代的一代天後。

1995年5月8日,年僅42歲的鄧麗君在泰國清邁病逝。這位將流行音樂帶給大陸的絕代佳人,一生未曾踏足大陸。這是她的遺憾,也是我們的遺憾,伊人已逝,徒留永久的追憶。

2.李谷一《鄉愁》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開始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鄧小平提出「文藝為人民服務」 。一些文藝工作者一擺脫政治綁架,開始大膽創作。

1979年12月31日,中央電視台播放紀錄片《三峽傳說》,歌壇新秀李谷一 演唱了該片插曲《鄉戀》 。

歌曲中採用人稱代詞「你」「我」,李谷一模仿鄧麗君的「氣聲」唱腔,深情傾訴:

「我的情愛,我的美夢,永遠留在,你的懷中。明天就要來臨,卻難得和你相逢,只有風兒,送去我的一片深情。」

▲鐵打的李谷一,流水的春晚。

這首歌一出現,大受歡迎,可又引來媒體非議,一些人稱李為「黃色歌女」 ,認為她的唱法庸俗、下流,是在自毀前程。

隨後幾年,《鄉戀》遭到禁播。

1983年,央視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上,大批觀眾請求點播「禁曲」《鄉戀》,央視抵不過他們的執拗。最終,李谷一在全國觀眾面前,演唱了這一歌曲,成為那年春晚的經典節目。

3.蘇小明《軍港之夜》

與李谷一的《鄉戀》遭遇類似的,還有蘇小明演唱的《軍港之夜》。

1980年9月,作為海政文工團演員的蘇小明在「首都新星演唱會」上演唱了《軍港之夜》。

這首歌一改以往軍旅歌曲雄赳赳氣昂昂的剛硬風格,呈現出一種休閒的狀態:

「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年輕的水兵頭枕著波濤,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這首歌的初衷是慰問海軍。有些人卻站出來批評,我們的水兵就應該「站崗放哨」,怎麼能「好好睡覺」?甚至有領導提出,蘇小明「這樣的演員部隊不能留,要處理」 。

這樣的批判並沒有持續多久。

▲劃時代的軍旅歌曲《軍港之夜》。

1980年年底,中國音協在北京召開了以批判流行音樂為主題的會議 。萬萬沒想到,會議最後一天,中國文聯主席周揚 突然表示: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歌聲,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藝術……不應以貶低的口氣來談論流行歌曲,我們需要有好的高質量的流行歌曲。 」

自由創作的時代到來了。

1986年,蘇小明攜《軍港之夜》登上春晚,以實際行動為這首歌正名。

之後幾年,春晚歌曲成為大陸流行音樂的一個標桿。

4.張明敏《我的中國心》

當官方知道,已經阻擋不了港台「東南風」滲透時,遂決定以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方式引進港台歌曲。

1983年,導演黃一鶴 在籌辦次年春晚時,希望能在歌舞類節目有所創新,有意邀請港台歌星前來助陣。

在一次前往深圳的途中,黃一鶴偶然聽到一首歌——高亢的前奏後,一個醇厚男聲傳來,「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

這,是香港歌手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 。

這首歌深深打動了黃一鶴。他馬上通過關係找到張明敏,邀他上春晚,雙方一拍即合。

然而,張明敏的北京之行並不順利,港台歌手是否參加演出,這一決定還沒真正拍板。一直到春晚前幾天,他才被批准登台。

黃一鶴鬆了口氣。1984年2月1日晚,張明敏一身西裝筆挺,上台獻唱。

▲張明敏演唱《我的中國心》。

這首愛國歌曲,一夜之間傳遍大街小巷,挑動著全球各地華人的思鄉情緒。

正是在這一年,中國和英國簽署聯合聲明,決定在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的主權。

5.葉麗儀《上海灘》

1980年代,電視行業正迅速發展。那時候,一家人,或是幾戶人家,一起守著一台老式顯像管電視機,看著寥寥無幾的頻道,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80年代初,幾家人聚在一起看電視。

電視信號不好,時常要重新調整,這時哪怕是調出滿屏幕雪花,也能讓在場觀眾有點兒小激動。

每日,人們吃飽喝足,聽見電視劇的主題曲一響,就會匯聚到有電視機的地方。

很多歌因為一部電視劇而變得膾炙人口,如《便衣警察》中的《少年壯志不言愁》,《大俠霍元甲》中《萬里長城永不倒》,《西遊記》中的《敢問路在何方》 等。

1985年,港劇《上海灘》引進大陸播出,人們念念不忘的,是英俊瀟灑的許文強和純真善良的馮程程。還有那首由顧嘉輝作曲、黃霑填詞、葉麗儀演唱的主題曲《上海灘》 :

「浪奔浪流,萬里濤濤江水永不休,淘盡了世間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裡分不清歡笑悲憂。成功,失敗,浪裡看不出有未有。」

歌詞所描繪的景象,恰似那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

▲《上海灘》劇照。

此外,當時央視還引進了《大西洋底來的人》 《加裡森敢死隊》  等美劇。一大批待業青年因嚮往電視劇中放蕩不羈的英雄形象,走上街頭惹是生非,成為1983年嚴打事件的誘因之一。

6.崔健《一無所有》

1986年,美國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升空73秒後爆炸;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發生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核事故;馬拉多納在世界盃四分之一決賽中上演了「上帝之手」和連過六人,最終帶領阿根廷隊勇奪世界盃……

國外冷戰接近尾聲,國內改革開放初興,中國青年們要以怎樣的姿態走向新時代,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位署名潘曉的青年在《中國青年》雜誌上發出真實的心聲:「人生的路啊,為什麼越走越窄?」

朦朧詩派的顧城 寫下「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尋找光明」, 主題亦是「尋找」。

那年5月9日晚,一個北京青年在北京工人體育館,用歌聲發出了吶喊。

當時,「國際和平年」紀念演唱會行將結束。這青年走上了舞台,他身穿半長褂,褲腿一高一低,手裡抱著電吉他,邋遢的打扮似乎和該場合格格不入。一陣鍵盤聲後,他爆發出粗獷的嗓音,唱道:

「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可你卻總是笑我, 一無所有。

我要給你我的追求,還有我的自由, 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

這就是崔健 的代表作《一無所有》 。

▲崔健,這個男人定義了中國搖滾。

歌聲滿帶著精神的迷茫,不斷地追問,一種對理想的渴望和對現實的反叛,不言而喻。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聲音格外刺耳,據說崔健一開嗓,在場的藝術局領導便拂袖而去。

中國搖滾在那一夜起航,隨後崔健又創作了《假行僧》《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等極具時代特色的歌曲。

幾年後,美學家高爾泰如此評價:「也許崔健及其搖滾樂是中國目前唯一可以勝任啟蒙的藝術形式了……中國需要啟蒙。」

那個時代,中國的年輕人們,為追求思想自由做出的努力,一度讓世界震驚。

7.Beyond《大地》

在思想解放的同時,兩岸關係趨於緩和。

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 ,同時大陸停止炮擊金門,兩岸實現真正停火。1987年,蔣經國發佈政令,宣佈解除戒嚴,允許台灣老兵回鄉探親。

四十年,流落他鄉的遊子,青絲熬成了白髮,一灣淺淺的海峽,始終阻擋著他。

國民黨元老於右任 ,在去世前不久,寫下「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詩句,正是無數台灣老兵的共同慨歎。

▲老兵歸鄉。

1988年10月,香港搖滾樂隊Beyond 前往北京舉辦演唱會。Beyond主唱黃家駒 ,有感於海峽兩岸民眾的思緒,將他創作的歌曲《大地》交給劉卓輝 重新填詞。

10月15日,Beyond在北京首都體育館演唱國語版《大地》,唱出了台灣老兵們的心聲:

「回頭有一群樸素的少年,輕輕鬆鬆地走遠,不知道哪一天,再相見。」

▲Beyond,華語搖滾樂隊的一個巔峰。

遺憾的是,1993年,黃家駒在日本參加演出時意外受傷,6天後不幸去世,年僅31歲。他用短暫的人生,成就了一代傳奇,他是絢麗的煙火,留下恆久的璀璨。

8.齊秦《大約在冬季》

1989年,隨著海外音像製品、卡拉OK等正式引進,傳媒市場化勢在必行,流行音樂走進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也在迅速改變。

市場上,台灣歌手齊秦 的專輯《狼》推出了引進版,售價八元五角。

照片中,齊秦一頭帥氣的中長髮,上身穿立領夾克,下身著喇叭褲,造型時髦,引來男孩們競相模仿。

可是這頭髮怎麼也學不像,只能畫虎類犬,把前額的頭髮燙著菊花狀。

▲齊秦。

齊秦的一首《大約在冬季》是那幾年最流行的歌之一。

「輕輕的我將離開你,請將眼角的淚拭去。漫漫長夜裡,未來日子裡,親愛的你別為我哭泣…」

這首歌是他為異地戀的女友,演員王祖賢 所創作的。此時的大陸樂迷,早已能普遍接受這樣通俗、直白的情歌,追逐城市特有的時尚氣息。

歌迷們的選擇更加多樣化。翻開1985—1988年大陸引進的港台歌手名單,我們會發現很多熟悉的名字:齊豫、蘇芮、蔡琴、徐小鳳、鳳飛飛、陳慧嫻、譚詠麟、陳百強、張學友、羅大佑、童安格、姜育恆、張國榮……

告別了黑膠唱片和收音機。當留著長髮,穿著嗽叭褲的年輕人在小城裡提著卡式錄音機 ,播放著港台歌曲招搖過市,也不被視作異類的時候,流行音樂已不是稀罕玩意兒。

▲郊遊的青年與錄音機。

9.毛寧《濤聲依舊》

除了引進港台唱片,中國大陸唱片業也在1980年代起步。

1979年,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成立,在一年後即生產800萬盒帶,采錄了內地幾乎所有知名歌手。

從此之後,內地開始大規模生產流行音樂,並倣傚香港由唱片公司與歌手簽約,打出偶像牌。大陸開始有自己的青春偶像,陳琳、毛寧、楊鈺瑩等就是其中代表。

▲毛寧與楊鈺瑩,最早的一批國產「小鮮肉」。

毛寧的《濤聲依舊》,唱出了1990年代初,傳統與流行的交融:

「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怎樣重複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創作者陳小奇 稱:「其實這是反映我們這代人『邊緣人』狀態,就是處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夾縫中。 『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的歌詞就是表達了處於邊緣的困惑。」

10.老狼《同桌的你》

還有一批來歷不明,在磁帶上鋸了一道的歐美音樂製品,在90年代初流入市場。這些其實是被歐美唱片公司低價處理的廢品,只是損壞程度較輕,尚能播放。

1994年前後,這些所謂的「打口帶」遍佈城市街頭。一些小販被城管追著跑,還有一些小店盤踞在大學附近。年輕人們將它們視為珍寶,於是,歐美的流行音樂也開始席捲大陸。

▲被當時的年輕人奉為珍寶的打口帶。

大學生們熱愛打口帶。那時候,大哥大、BP機還是奢侈品,上學時必不可少的,是小風扇、電暖壺,還有心愛的錄音機。

因為,青春不能沒有音樂。

1977年恢復高考後,大學生一度被稱為「天之驕子」。

到1990年代,大學還未大規模擴招,一些地區能夠上大學的人少之又少。彼時,畢業包分配的「鐵飯碗」剛剛被打破,可對未來的迷惘沒有掩蓋學生們的朝氣蓬勃。

翻開那個年代的老照片,我們會發現:那時候的年輕人,也愛湊一桌麻將,打幾局斗地主,也會在宿舍貼明星海報,也喜歡唱卡拉OK,也會在走廊背單詞,也熱衷於社團活動,也在為了前程奮發圖強,也在為了愛情傷心落淚……

▲90年代的一間大學宿舍。

《同桌的你》,由出身科學世家的文藝青年高曉松 創作於1991年,填補了大陸校園民謠的空白,同時也在傾訴,那一代人的芳華。

「明天你是否會想起,昨天你寫的日記。

明天你是否還惦記,曾經最愛哭的你。

老師們都已想不起,猜不出問題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

11.董文華《春天的故事》

提起關於改革開放的主旋律歌曲,不得不提這首《春天的故事》。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

改革開放後,「深圳速度」讓世界驚艷。創作者親身感受到了深圳特區日新月異的變化,將心中的崇敬和感動,化作一曲讚歌。

這首歌極富生活氣息,滿懷著人們對國家富強和美好生活的嚮往。

▲有一種速度,叫做「深圳速度」。

演唱者董文華 ,曾是炙手可熱的軍旅歌手,後來因牽涉廈門遠華案,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12.葉倩文《瀟灑走一回》

經過前十年的鋪墊,1990年代,改革開放漸入佳境,商業蓬勃發展。

這一時期,曾經出現多次暴富的機會。有的人成功撈到第一桶金。

1989年,軍人家庭出身的王健林 開始進入房地產行業,接到的第一個業務是無人問津的舊城區改造工程。

1991年6月,潘石屹、王功權、馮侖、劉軍、王啟富與易小迪 六個性格鮮明的人齊聚一堂,在海南成立了海南農業高科技投資公司(萬通前身),開始他們的房產生意,人稱萬通六君子 。

1995年,馬雲 幫杭州市政府和一家美國公司談合作,在美國第一次接觸到了互聯網。之後,在家人好友的幫助下,他湊了2萬元,創建了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海博網絡」。

1998年,畢業工作兩年的劉強東 拿著1.2萬元積蓄,來到中關村,租了一個小櫃檯,售賣刻錄機和光碟,櫃檯名叫「京東多媒體」。

1998年,馬化騰 成為第一波接觸互聯網的年輕人中的一份子,開始在計算機通信行業摸爬滾打。

出生於台灣的葉倩文 ,唱的這首《瀟灑走一回》 ,是那個年代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此歌既包含著勵志精神,又有幾分頹廢氣息,彷彿在控訴過度追求商業化的浮躁風氣,又在鼓勵年輕人們放手一搏。

「我拿青春賭明天,你用真情換一生。

歲月不知人生多少的憂傷,何不瀟灑走一回?」

重商而輕義、重利而薄情的年代,有多少人能瀟灑從容,又有多少人將庸碌無為。

13.黑豹樂隊《無地自容》

1980年代末思想的激進,到了1990年代逐漸歸於沉寂。

在崔健之後,中國搖滾繼續發展,優秀的音樂人沒有停下對社會的思考。

由竇唯 作詞作曲的這首《無地自容》 ,表現了當代人心殘酷冷漠的一面:

「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相遇相識相互琢磨。

人潮人海中,是你是我,裝作正派面帶笑容。

不必過份多說,自已清楚,你我到底想要做些什麼。」

以魔巖三傑 (竇唯、張楚、何勇)為代表的大陸搖滾音樂人,於1994 年 12 月,在香港舉行了「中國搖滾樂勢力」 演唱會,第一次讓世界見識了中國搖滾的力量。

▲魔巖三傑。

何勇 以一身海魂衫搭配紅領巾的造型亮相,引來無數搖滾青年模仿。

初到香港時,他甚至直截了當地說:「香港只有娛樂,沒有音樂。四大天王除了張學友還算是個唱歌的,其他都是小丑。不服氣的話,大家可以出來比試比試。」 可以說是相當rock了,但是,那時的輝煌早已成為歷史。

14.劉德華《忘情水》

被何勇譏為小丑的香港「四大天王」, 是1990年代港台偶像的一大代表,且在中國大陸流行文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敬業的張學友如今還在四處辦演唱會,順便協助警方捉逃犯。

▲香港「四大天王」。

他們的歌,受眾廣泛,經久不衰,譬如劉德華的這首《忘情水》 ,直到現在,我們還能哼唱幾句:

「給我一杯忘情水,換我一生不傷悲,就算我會喝醉,就算我會心碎,不會看見我流淚。」

1990年代,「隨身聽」進入中國百姓生活,聽歌工具變得更為小巧玲瓏,可以隨身攜帶,隨時聆聽。而電視已基本普及,可以放映錄像的小型CD鐳射機也出現在大陸市場。

▲90年代的時髦青年在唱卡拉OK。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隨著音樂、影視等資源變得唾手可得,大量偶像走紅,大陸湧現了第一批的狂熱追星族。

來自甘肅的歌迷楊麗娟,自1990年代開始癡迷劉德華,直至家破人亡。現在的很多追星族,或許也難以領會這樣的瘋狂。

15.羅大佑《東方之珠》

培養了眾多天王天後的香港,曾經在某一時期,讓大陸青年趨之如騖,興起一股逃港熱潮。六、七十年代,很多受盡苦難的年輕人都在思索,對岸的那座島嶼到底是怎樣?於是,數萬人鋌而走險,逃亡過港。

正如陳秉安所評價,「大逃港,無疑是歷史的大悲劇,但同時,它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催生針。」

改革開放後,逃港風潮日漸平息。1997年,香港終於回歸祖國。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

那一年,有一首歌,總在人們耳邊縈繞,那便是由羅大佑 創作的《東方之珠》:

「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東方之珠,我的愛人,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兒彎彎的海港,夜色深深,燈火閃亮。

東方之珠,整夜未眠,守著滄海桑田變幻的諾言。」

1982年,玩搖滾的羅大佑在台灣樂壇橫空出世,他痛斥當時流行的校園民歌為「風花雪月」。他的很多歌,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執筆創作,唱出了社會的變遷,如《鹿港小鎮》《現象七十二變》《亞細亞的孤兒》等。

▲羅大佑。

就在香港回歸兩年後,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又恢復對澳門的主權。改革開放20年, 中國已顯露強國之姿態。

16.周傑倫《雙截棍》

21世紀,流行音樂如萬馬奔騰,千流競匯,一大批優秀的華語音樂人接連登場。

人們的審美日益多樣化,能夠接受各種曲風,也全面迎接日韓、歐美潮流的到來。這個時候,我們用Mp3、Mp4、手機聽歌,隨手一點,就能沉浸在音樂的世界。

難以想像,改革開放之初,聽流行歌還得躲在被窩裡偷偷摸摸。

這一時期,大陸的歌迷完全沒有思想的束縛,每個人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比如對周傑倫的成名曲《雙截棍》。

有人奉為經典,跟著哼唱:「快使用雙截棍,哼哼哈兮!」 也有人提出質疑,說根本聽不清他唱的究竟是啥?

▲2003年,周傑倫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信息時代,流行音樂通過互聯網傳播。據統計,2006年,僅新浪這一門戶網站,當年上傳的歌曲就有30多萬首。

那時,盜版音樂盛行,卻是迄今為止流行音樂的最後一個黃金時代。

隨著互聯網普及,網絡音樂異軍突起,由於沒有門檻,這些歌大都充斥著市井氣息。

北宋大儒周敦頤 曾說:「樂者,古之平心,今之助欲。」 現在,人們對流行音樂的需求,已從當年對新文化的嚮往,轉化為純粹的感官刺激。

17.張韶涵《隱形的翅膀》

此時,優秀的流行音樂依舊能煥發昂揚向上的文化力量。

2007年12月31日晚上,北京大學2008新年聯歡晚會。

▲北大前校長許智宏。

晚會上,最轟動的一刻,65歲的北大校長許智宏 ,當著全場師生的面,演唱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 助興: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

第二年,許智宏即將卸任。他有來到學生宿舍樓下,同學生們一起,再次高聲歌唱這一曲《隱形的翅膀》。他想要傳達的,可能正是這首歌溫情勵志的正能量。

2009年,北京高考 根據這首流行歌,以《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作為作文題目。這是流行歌第一次被用於高考題目中。

▲張韶涵演唱《隱形的翅膀》。

18.群星《北京歡迎你》

2008年,多事之秋。

1月,南方各省雪災肆虐,百年一遇的災害讓全國渡過了一個寒冷的春節。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這是建國以來破壞力最大,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

而這一年,有一件事,卻讓舉國歡慶,即北京奧運會 成功舉辦。這也是改革開放30週年,國家一個劃時代的成果展示。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

這一年,不得不提一首主旋律流行歌《北京歡迎你》 。這首歌彙集了兩岸三地,各個年代的明星。還記得當年傳遍大街小巷的歌聲:

「北京歡迎你,像音樂感動你,讓我們都加油去超越自己。

北京歡迎你,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跡。」

經歷悲愴與喜悅的一年,2008年度的感動中國特別獎,頒給了全體「中國人」。

19.旭日陽剛《春天裡》

2010年,中國在校大學生數量擴張到2800萬。畢業生們正忙於投簡歷、考試、跑招聘會,做著中產夢,可他們中的很多人仍然找不到自己的舞台,多年的努力換來的,可能是「蝸居」「蟻族」這樣的尷尬處境。

大學畢業生的窘境尚且如此,更不要提無數入城打工的農村青年。

那一年,民工組合旭日陽剛, 翻唱由汪峰創作的《春天裡》 ,一炮而紅。

自世紀初選秀節目崛起之後,草根一夜成名,似乎不再是幻想。

讓人們動容的不僅是他們的歌聲,還有他們毫不起眼的人生經歷。

1966年出生的河南人王旭 ,曾在家務農,後來賣過水果、水煎包,唱過酒吧,在北京和開封之間奔走。

來自東北的劉剛 ,早年當過兵,退伍之後去了北京,2003年開始「北漂」。

▲旭日陽剛,曾經是不懈追夢的農民工們的代表。

這兩個農民工,和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同。他們在大城市的地鐵通道裡穿梭,唱著「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請把我埋在,這春天裡……」

他們自己也說,成為網紅,「和做夢似的」。

20.群星《明天會更好》

而眼下,我們正陷入流行的困境。

一如改革開放之初,我們沒有「流行」而渴望「流行」,如今,「流行」氾濫,而沒有了真正的「流行」。

除了消解了意義的「神曲」可以唱遍大街小巷,大到一個階層,小到一個人群,都有屬於他們欣賞的小圈子流行音樂。

人心浮躁而焦慮,惡搞和煽情,變成社會的主旋律。

已經無法想像,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流行音樂人,到底經歷了什麼。他們寫出來、唱出來的歌,像是詩,又像是墓誌銘。

現在的歌,卻只剩下追憶青春、卿卿我我與無病呻吟。沒有人關心世界,關心明天,關心未來。

1986年年初,「中錄」的一個錄音師張丹麗,從廣東把一盒「水貨」磁帶帶到了北京。

1985年年底,台灣音樂人張艾嘉組織了一場公益演唱會,推出了由羅大佑創作、港台60名歌星共同演唱的《明天會更好》。

那盒「水貨」磁帶收錄的,正是這首歌。

受到啟發的北京音樂人,打算搞同樣的演唱會。這才有了1986年5月的工體大型演唱會,128名歌手唱響了《讓世界充滿愛》,才有了崔健大神的第一次登場,才有了流行音樂改變中國的激情年代。

一切已成往事。我們只能勸說自己去相信:明天會更好!

相關內容: 歌曲音樂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西遊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