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林沖,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水滸傳》雖如穿糖葫蘆一樣,主要是寫梁山108將的故事,但實則卻有一條「線」貫穿始終,這就是招安和反招安的矛盾線。且更好玩的是,這條矛盾線,在主角宋江身上也表現得很搶眼。
也就是說,宋江並非一開始就想招安的,而是有一個變化過程。這點從宋江「拉人頭上梁山」的說辭中便看得很清楚。
第一位被宋江收服的重量級好漢是秦明。當時宋江勸說秦明丟掉青州軍區總瓢把子身份,去梁山入伙時,他是這麼說的:「穿了總管的衣甲頭盔,騎著那馬,橫著狼牙棒,直奔青州城下,點撥紅頭子殺人;燕順、王矮虎,帶領五十餘人助戰;只做總管去家中取老小。因此殺人放火,先絕了總管歸路的念頭。今日眾人特地請罪。」
隨後便又表示,不就是死了老婆了嗎,我這有更好的,你若願意,花榮妹子就當你媳婦啦!就這樣秦明走投無路下,只得上了梁山。整個說辭中,沒有一句招安的話。
但當宋江收服第二位重量級好漢呼延灼時,那說辭就變了:「情願讓位與將軍;等朝廷見用,受了招安,那時盡忠報國,未為晚矣。」
那麼中間發生了啥?宋江被老爸用書信騙回家時,他接受了宋太公的教導,然後心甘情願發配江州。雖被梁山解救上山,卻死活不入伙,最終晁蓋等人只得依從了宋江,放他去江州「贖罪悔過」。
哪料宋江卻因題寫反詩要被正法。於是又鬧出了劫法場,血洗江州。由此宋江失去了悔過機會,開啟了「曲線悔過」,也就是定了招安的心思——開始玩命擴充梁山盤子,把有影響力的好漢弄上梁山。呼延灼便是宋江親自招降的另一位重量級好漢,故而他先說讓位,後提招安!
也就是在宋江的「招安」提出後,很快就發生了晁蓋曾頭市中箭而死。梁山上最大的反招安阻力晁蓋,稀里糊塗死了。因此晁蓋是被宋江害死之說,為何成為主流認知?從宋江的轉變上,就能看得很清楚。
宋江想老老實實贖罪悔過,然後重返體制內,就算晁蓋動用滿山的好漢挽留,都拉不住。劫法場,血洗江州後,無奈上梁山,便立刻開始著手佈置招安,架空晁蓋,逼得晁蓋不得不親征曾頭市,結果掛了,最大的阻力消除!
但晁蓋雖死了,梁山上卻始終存在著反招安的勢力。最明顯的就是二龍山派系。
魯智深、武松,這哥倆在宋江公開提出招安時,都言辭激烈地反對。武松言稱招安是寒了眾兄弟的心,潛台詞就是後悔把你宋江推上老大寶座,你不配當大哥!
武松這說辭看著很給力,實則卻顯得空洞。因為呼延灼、關勝、徐寧、董平等一大波降將,幾乎都是宋江用招安為誘餌拐上梁山的。且梁山降將勢力,還成了梁山的主導勢力。故而寒心的,只能是一小部分。
因此魯智深的反駁意見,才是最銳利的:「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直指要害!說出了如今的北宋朝廷,一片烏煙瘴氣,不會真心接納我們的。所以招安是自尋死路,與其招安,不如散伙!
魯智深這話一出,搞得宋江相當狼狽。這可比武松的「寒心論」有理,有力,有節!宋江沒法反駁,甚至是越反駁越就越無法自圓其說。
因為還能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魯智深的這句話。既,招安可以,但必須先肅清那些奸邪,咱梁山跟他們的矛盾是無法調和的,只能是你死我活!
宋江如何破這個論點?就算再牛的「成功學大師」和再藥效濃烈的「雞湯」都破不得!因此宋江就只能對武鬆解釋了一通,而不敢接魯智深的話。
這就證明了,倘若這時再出現一位影響力大的好漢,繼續攻擊下去,給宋江招安致命一刀,雖不能說會讓招安破產,卻必會被暫時阻擊住。而能起到這種效果的好漢,就只有林沖!
其一:林沖代表著元老派。這點不必多說都理解。晁蓋、林沖,是一脈相承,甚至晁蓋遺言,都已被普遍解讀為,是為林衝上位當梁山大哥創造機會。宋江那功夫,如何能活捉史文恭?當時有這能力的,只有林沖。
所以只要林沖站出來一吼,阮氏三雄等元老,也會跟著炸!再加上二龍山、桃花山、少華山,這三山的十好幾位好漢,這個陣容不可謂不強大。
其二:誰都能招安,唯林沖不能。呼延灼是高俅推薦出來的,關勝是蔡京挖掘的,秦明、徐寧、董平等人,從沒得罪過朝廷內的大佬,自然心向招安了。可林沖卻跟高俅有無法解開的矛盾。他招安,等於自投羅網!
所以,無論從林沖所處的地位和影響力,還是自身的利益來言,他都應是這位「發起最後一擊」的好漢。
但奇怪的事發生了,在原著中林沖竟然沉默,不見蹤影。以至於對林沖這奇怪舉動,相關的水滸影視劇都看不過去了,不是逼著林沖站出來阻擊招安(新《水滸傳》)就是,乾脆讓他死於招安之時,不去打方臘了(老《水滸傳》)。
那麼林沖當時為何不敢反對?白白錯失了反招安的機會呢?在筆者看來,無非兩點原因,都很扎心。
其一:性格決定人生。林沖謹慎、委曲求全的性格,決定了他缺乏擔當,或是干錦上添花的事,或是有了把握他才出來站隊!比如晁蓋死後,他推舉宋江當老大——他認為這是錦上添花,許多梁山好漢都這麼想的。還如火並王倫,是在晁蓋等七人上山,打破了原有平衡,他才行動。
如今只有武松、魯智深,再加上一個大腦進水般的李逵,林沖謹慎的性格,使得他選擇到了觀望,而不敢抗爭。這其實也是許多人所秉持的處世哲學。美其名曰明哲保身,結果通常很扎心,非常保不住自我,反而有意無意成了幫兇,更身不由己了!
其二:心存幻想!也就是,林沖把高俅等人想得太好了!認為他們終究位居高位,會要點臉面。這點主要體現在,高俅被活捉上梁山時,林沖只怒目而視,而沒有任何實質行動。(水滸影視劇則改編為,林衝要殺高俅。)
顯然,這代表著林沖的態度。既,我跟你這麼大的仇,都選擇地放下,難道你還要對我斬盡殺絕嗎?
這種幻想屬於自我麻痺。所謂在鬥爭中才有團結,才能有尊重和尊嚴!這是條鐵律!想單方面喊停,對方就停?那是孩童時的遊戲!這點其實更扎心,許多「雞湯」都這樣狂灌而下,使得不少人都忘記了鬥爭(競爭)的殘酷!
林沖也有這傾向的。所以幸虧他病死在六和寺了,若真跟著宋江回去受封,結局必會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