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贄(1527-1602年),字宏甫,號卓吾。福建泉州府人,漢族。明代著名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舉人,歷任河南共城(今輝縣)教諭,南京國子監博士,禮部司務,戶部員外郎,雲南姚安知府。仕宦生涯歷21年,於萬曆九年到湖北客居於耿定理家,教授耿家子弟,潛心研究學術。主要著作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續藏書》等。他崇尚儒家學說,但反對當時把程朱理學作為評價是非的唯一標準;強調為社稷民生著想、關心百姓生活才是「真道學」;提倡個性自由、官民平等和男女平等,在中國思想史上佔有主要地位。
李贄深受「陽明學」支流「泰州學派」影響,且以「異端」自居。針對當時官學和知識階層獨奉儒家程朱理學為權威的情況,貶斥程朱理學為偽道學,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詩文多抨擊前七子、後七子復古之主張,認為《西廂記》、《水滸傳》就是「古今至文」。公安派三袁兄弟受其影響較深。晚年頗好史學,據歷代正史纂《藏書》,又廣泛收集明代資料撰寫《續藏書》,對傳統史學觀點有所突破。李贄承認個人私慾,「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見」。「天盡世道以交」,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換關係、商業交易合乎天理。
相關內容: 李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