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對昊天上帝和瑤池金母的描寫並不多,但從南極仙翁去天庭借聚仙旗可以看出,南極仙翁在瑤池金母面前只能稱臣,並且,瑤池金母根本沒有露面,命幾個仙女將聚仙旗送出來。瑤池金母還是蟠桃會的執牛耳者,很多三教中的修仙者,以有資格受邀參加蟠桃會為榮,陸壓道人在自吹自擂時也說,自己不屑於赴蟠桃會,這明顯是吹牛。
在封神故事中,明確寫到了,昊天上帝和瑤池金母是一對夫妻,龍吉公主就是這兩位大佬的孩子,龍吉公主多次提到自己的父親是昊天上帝,自己的母親是瑤池金母。
在歷史學、社會學等大家名著中,曾經很多次提到,人類在剛剛開始的時候,都有崇拜心理,都有各自崇拜的神仙,直到現在也是。只不過,人類最開始崇拜的神,是自然神,基本不具有人格。後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神的形象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具體。有原來模糊的、籠統的、大體的神,變成了豐富的、具體的、細化的神,比如,一開始人類崇拜的神,基本是太陽神,或者崇拜火神,因為這是人類對大自然最直接的感知,當時的人類需要火、光明、溫暖、食物等,在那種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生產力水平太低,這是最迫切需要的東西:火、光明、溫暖、食物。所以這是第一階段,崇拜模糊的自然神,不具備人格。
隨著生產力的逐步提到,人類最早社會的不斷進步,這種最開始崇拜的神,進一步具體化、形象化和豐富化,這時候,進入第二個階段:崇拜具有人格形象的天帝。這是各大文明或族群比較普遍的現象。到了這個第二階段,中國文明中的神仙體系,算是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在這個階段,中國古代崇拜的天帝就出現,這時候,天帝依然是無所不能的神。
在這個階段,古代的書中出現過很多天帝,或者類似於天帝的最高神,比如帝俊,比如昊天上帝,比如炎帝、黃帝,比如伏羲等。由於中國地域面積龐大,在很多部落族群中也有自己所崇拜的最高神(天帝),文學作品中也會出現新創造的最高神,在一切學派或教派中,為了宣傳某種觀點,也會新創造一些最高神(天帝)或神仙體系。
這一個階段的最高神(天帝),基本有一半的人格,教會大家很多東西和技能,對人類貢獻很大,比如教會人類打魚狩獵、採桑養蠶、禮樂教化等等。
這個階段的天帝,基本是只有對人類的貢獻和功勞。何新先生考證,伏羲和黃帝,其實是一尊神,這倆分別是不同部落崇拜的天帝,因為他們對人類的貢獻基本是一樣的(參考何新先生的名著《諸神的起源》)。
到了第三個階段,這時候,人類的社會基本已經很完善,文明已經很成熟,所崇拜的的神仙體系更是完全完善了。這時候的神也是更加具體化,也更具有人格。比如,除了原來模糊的太陽神、農業神、土地神,出現了財神,財神的助手都是很明確的(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出現了福祿壽三星,出現了送子娘娘,天庭之主也有仙女伺候,雷部眾神中,雨雪雷電也細化到各有一尊神負責(雷神、風婆、推雲童子、布霧郎君等),不再是以前籠統的雷神、雨師了。天庭也很詳細的劃分為三省六部、文武百官。天上的神仙也有七情六慾,也有私自下凡的。蟠桃園和御馬監的僕人也分的極為詳細等。這說明,到了第三個階段,人類已經按照自身的特點,把神仙體系完全改造成熟、完善了。這個時候的最高神已經不再是模糊的天帝了,而是有名有姓、五臟俱全、音容笑貌宛在人心的。
在書中有記載的天帝,帝俊算是比較早的了,儒家崇拜的天帝是昊天上帝,在儒家之前出現過的天帝有帝俊、五方帝等。帝俊最有名的孩子是十個太陽,被后羿射掉了九個。其他的曾經擔任過最高神(天帝)的有三皇、炎黃、顓頊、帝嚳、穎項等,這些都極有可能是某些部落崇拜的最高神。
到了後來,道教出現以及道教各個派系的出現,神仙體系再一次極大豐富,並且,由於道教的發展,道教的最高神對其他部落、教派、學派的最高神,衝擊很大。道教作為本土宗教,對整個中華大地影響很大。道教創造的神仙體系,現在已經覆蓋了其他的族群、學派、文學作品中創造的最高神。
在道教中,玉皇大帝的全稱是: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在《西遊記》中的稱謂是: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玉皇大帝是到了宋代才興盛起來,得到朝廷官方認可後,傳播開來。而且定位在三清之下,僅位列四御之一,四御是玉皇大帝、紫薇大帝、勾陳大帝、后土。玉皇大帝統御萬天,是三清的助手。
我們多次強調,《封神演義》有很多是模仿《西遊記》的,西遊故事中有一個玉皇大帝,封神故事中就把以前崇拜的天帝昊天上帝搬出來,設定為天庭最高神。
在對比兩位大帝的描述,有相似之處。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不是同一尊神呢?我覺得不是。雖然在《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中,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都是天庭之主,但是區別很大。
按照角色和職權劃分,昊天上帝的職位是天帝,即天上的帝王。關於天帝是誰,有很多版本,例如帝俊,例如東皇太一,例如三皇五帝,雖然是人間的帝王,但後來都被尊為天帝(五帝其實是五方帝,也就是鎮守五方的將領)。而玉皇大帝僅是協助三清的助手,四御都是協助三清的助手。昊天大帝和玉皇大帝的比較,就相當於總統(擁有全部權力)和總理(只有行政權)。
再來看瑤池金母和王母娘娘,《封神演義》中的瑤池金母和《西遊記》中的王母娘娘是極為相似的形象,是從《山海經》及其他的傳說故事、文學作品中的西王母演化來的,因為傳說中,西王母出自《山海經》,居住在崑崙山,西王母有不死神藥。這兩尊神是從西王母那裡演化來的,本來是掌管善惡刑罰,後來演化成瑤池金母(王母娘娘),掌握蟠桃,居住在瑤池。還有其他的神話這樣描述西王母: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出現元始天王和太元玉女,兩人生下天皇和九光玄女,天皇就是扶桑大帝君東王公,號稱木公,為男仙之首,九光玄女就是西王母,號稱金母,為女仙之首。
按照我的觀點,這兩本書中的天庭之主並不是同一尊神,有人可能持反對意見,覺得如果是同一尊神,更講得通。說的也有道理。
首先,這兩本書的故事框架就不一樣。封神故事中的三界最高精神領袖是鴻鈞老祖,天庭之主是昊天上帝。西遊故事中,三界最高精神領袖是三清,天庭之主是以玉帝為首的四御,這四御都是協助三清的助手,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來說明,相當於方丈和主持的區別。
其次,封神故事的背景在商朝,西遊故事的背景在唐朝。在西遊故事中,明確說到,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從商朝到唐朝這麼一段時間,在天庭看來,也就很短的一段時間,難道從商朝到唐朝這一段時間內天庭發生政變了?還是發生換屆了?
我小時候看古代神話傳說故事,有一點給我印象極為深刻,那就是在上古時代,人神不分。傳說,黃帝自從生下來沒多久,就可以沿著建木(一棵神樹)爬到天上去看天書,那時候,人要是有困難,可以請求神仙幫忙。黃帝戰蚩尤時,就曾請下九天玄女幫忙。傳說,廣成子還曾經親自傳授黃帝長生修仙之道。
直到後來,我上大學時,終於從老師那裡知道了原因。老師有一次再給我們講課時說到,古代有一次運動,是一個分水嶺,也是分界線。這場運動叫「絕地天通」。後來我在何新先生的著作中,又看到了這個故事。
簡單來說就是顓頊搞了一次運動,嚴肅整頓天地之間的秩序,以後人神要分開,人神不能隨便相聯繫,人不能再隨意的上天了,神仙也不能隨意的下凡了,人和神的溝通需要一定的方式。何新先生考證,顓頊這倆字,其實是首席大祭司的意思,也就是首席大巫師。因為在「絕地天通」之後,只有巫師才可以和神聯繫,巫師壟斷了這一特權。
在上古時代,天帝之間有戰爭,有爭奪(黃帝與炎帝曾有戰爭,二者皆為曾經的天帝)。也可以有類似這樣的運動。所以,我猜測,天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並不是始終由一位天帝長期統治天庭。第三階段的神仙,是可升可降,有血有肉的。東華帝君可以轉世為呂洞賓,玉帝起了一絲機心,就要讓三魂七魄中的一魂去下凡投胎,可見,第三階段的神仙已經完全和人一樣了,就是比人能耐大。天庭也和人間的朝廷一樣了,有改朝,有換代,官員(神仙)有升有降。正因為如此,十二金仙勢力強大起來,所以昊天上帝才想徵召十二金仙上天入職。
從商朝到唐朝這一段時間,從神話傳說故事中,沒看到發生什麼大事,導致天庭之主易人,倒是從歷史角度看,的確發生了一些變化,這一段時期,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獲得了極大發展,這一時期,是語言詞彙極大豐富的第一次,這一段時間,佛教的很多詞彙進入到了漢語體系內,比如慈悲、浮屠、剎那等。道教也有長足發展,儒釋道之間相互競爭,我猜測,就是在這一時期,道教為了競爭,新創造了一些神,也就是這些新創造的神,在後來的發展中,取代了儒家的天帝(昊天上帝),慢慢變化成最高神。
何新先生考證,盤古就是在這一段時期創造的,按照天竺神話中的創世大神改造的,原來的中國神話中,是沒有盤古這尊大神的。
所以,綜合以上,我一直堅持的觀點就是,天庭是會變化的,《封神榜》中的昊天上帝並不是《西遊記》中的玉皇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