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金剛經書法欣賞 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

王羲之金剛經書法欣賞 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

王羲之金剛經書法欣賞 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

國學小知識

《集王羲之書金剛經》是上海書畫出版社的圖書,是佛教重要的經典著作,前前厚厚出現了六個不同的版本,大和元年的時候被篡改改名為《新集金鋼般若波羅蜜經》,還擅自撰寫了序。 

王羲之金剛金

大和四年的時候,大量印刷唐文宗李昂還下令將全文刻在石碑上,工匠們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完工。

王羲之的行書平和簡靜,張弛有度,是書法家中的集大成者,他的筆跡被後人模仿,但和真跡相比總是差的非常之多,唐太宗李世明就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貞觀年間,唐太宗下詔,向天下收取王羲之的真跡,並承諾要是有真跡可以來換取黃金和絲綢。

之後唐代的皇帝都對王羲之的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許是希望像唐太宗學習,學習他的為官之道,就從他的愛好和習慣開始學起,所以王羲之的書法在唐朝被大力推崇,人們爭相開始模仿王羲之的書法,想要以假亂真,但傳說王羲之的真跡保留到現在的並不多。

當時有很多官員也喜歡寫書法,喜歡照著王羲之的筆跡依葫蘆畫瓢,當時也不乏模仿的微妙微翹的,但始終看上就就是沒有大書法家該有的筆鋒,沒有像王羲之那般的豪放之氣,模仿的作品也就擋不了流向市場,和真跡相混淆的情況。

在唐代,因為大家對書法的愛好濃厚,唐代刻字的風潮盛行一時,著名的有唐鹹亨三年所刻的《懷仁集王右軍書三藏聖教序》,而這一卷《金剛經》是又一重要集王字石刻。

  書法家王羲王羲之的兒子

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廣博造詣,不可避免在他那個書法家族中影響到自己的眾位兒子。這些兒子中,王獻之擅長草書隸書,也精通於其他各類書種;王凝之工於隸書草書;王徽之和王煥之均擅長草書;王操之工於正書。所以王羲之的兒子是各有所長,在當時都是名動一時的書法家。  

王羲之

不過在幾個兒子裡,書法造就最顯著的是王獻之,後來他同其父王羲之被合稱為「二王」。王羲之自幼就像他父親一樣,聰明好學,不僅書法極好,繪畫上也是不錯的。王獻之自小就刻苦練習書法,一日王羲之見自己這個小兒子努力的練字,就悄悄走到他的身後,忽的去拿王獻之的筆,一時間還拿不下。王羲之很是高興,誇讚王獻之日後書法必有大成。

不過小小的王獻之因為資歷極佳,所以時常受到旁人的誇讚。畢竟王獻之年齡不大,所以很容易滋生了一種驕傲自滿的情緒,這些自然被父母看在眼裡。一日王獻之跑到母親稀氏跟前,問母親自己還要寫多久書法能夠大成,三年可夠。母親稀氏搖頭,王獻之說五年,母親又搖頭。王獻之急了,就問需要多少時間。母親指著一邊的十八口大缸說道:「你寫完了這院中的十八口缸裡的水,字才會有筋骨。」

所以說王獻之的高超的書法造詣除了他本身的天資聰穎外,還在於其父母的精心教誨。在南北朝時期,王獻之的名聲還一度超過了他的父親王羲之。直到唐太宗開始,王羲之的地位才被再一次拔高。

  王羲之行書鑒賞

中國的漢字是經歷了幾次重大的變化,才演變形成了後來的字體形態。在秦漢之前主要是以篆書系統的象形字體,彼時的書法較為單一,基本上就是正書。而在兩漢之際,篆書被隸書取代,之後又從隸書衍生出楷書,再從楷書的基礎上衍生出草書和行書。  

王羲之行書

在行書中,用筆要比楷書和草書複雜的多,它即有點畫,也有轉折,在藏露之間靈活多變。所以能夠寫好行書,是極具功底的。王羲之行書的用筆變化就十分豐富,運筆之事瀟灑飄逸。在書法著作《書議》中是這麼評價王羲之行書的,「筆跡遒潤,獨善一家之美」,還誇讚其「風神蓋代」。極為喜愛推崇王羲之的唐太宗李世民,稱其「煙菲霧結,狀若斷而還連」,氣勢就像那棲居雄樹上的鳳凰,盤踞深潭中的游龍雄奇而又不失典雅。

在王羲之的行書中,僅以橫畫來講,就有順鋒、逆鋒、上折、下折之分。他的捺撇有長有短,有直有斜,可謂是盡顯變化。最能展現,可以說是王羲之行書功力淋漓盡致被發揮出來的就屬「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集序》了。該序是王羲之趁著酒性之餘,隨性而發順勢寫出來的曠世奇書。即便是王羲之本人,日後也無法刻意寫出這樣的佳作出來餓了。《蘭亭序》真跡被王家後人當作傳家寶傳承了近兩百年之後,幾度流失在外。知道李世民花重金將其從智果處購回,被其視作珍寶。現今的《蘭亭序》臨摹本就是從唐太宗那裡傳下來的。至於真跡本身,據說是隨李世民一起被葬在了昭陵內。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國學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