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又叫觀音菩薩,其是一位印度菩薩,且跟中國民眾結緣最深,甚至對她的崇信在其他神聖之上。據婆羅門教經典《梨俱吠陀》記載,在印度固有的婆羅門教之中,已存在觀音崇拜。釋迦牟尼佛創建佛教後,將婆羅門教的觀世音納入佛教,成為觀世音的自性身。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普門品》說:「觀世音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眾生,故全稱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唐代,因為避唐太宗李世明的諱,又簡稱「觀音」菩薩,沿用至今。
在大乘佛教典籍中記載,釋迦牟尼佛介紹觀音的歷史時說:觀世音菩薩在遠古以前,早已成佛,他的名號稱為「正法明如來」,他與唐代中葉傳入日本的佛教密宗的昆盧遮那佛(又稱大日如來),幾乎有相同的久遠歷史,他又是密宗蓮花部的本尊,諸如馬首明王、准提佛母、千手千眼大悲觀世音等等都是他二而一、一而二的分身現象,觀音菩薩信仰很早就是亞洲文化的中心信仰。
觀音菩薩傳入中國大約是在魏晉時代,隨著佛教中國化的發展,印度的觀音形象在中國逐漸發生了重大變化。觀音傳入中國之初,還是以「偉丈夫」男菩薩的形象高坐佛堂。
在中國早期的佛教造像中,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南北朝時期的木雕等,觀音形象種類很多,但大多是以男身出現,甚至還留有兩撇小鬍子。
南北朝以後,特別是在唐宋以後,觀音幾乎完全變成女菩薩模樣,其形象,面龐嫵媚秀美、姿態端莊華貴,又不失穩重的氣質。
中國佛教對觀音菩薩的改造,不僅體現在造像上,更突出表出在編造觀音菩薩的出身上。印度的男觀音變成了中國春秋時期楚莊王的三公主,這就是流傳廣泛的觀音菩薩為妙善公主的傳說。
這種女觀音的身世最早見於宋·朱升的《曲有舊聞》,其後宋末元初的管道升著《觀世音菩薩傳略》成為完整的傳記。此後,又陸續出現了一大批觀音故事書,遂使觀音故事廣泛流傳,甚至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正宗「觀音菩薩。
觀音由男變女,可以有幾種解釋,但不管哪一種解釋,它都表明佛教的日趨世俗化。因為女性觀音更能體現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溫柔心腸,更富人情味,更迎合一些善男信女心理上的願望和要求。
觀音的所謂「千手千眼「,也是根據需要造化而來的。世界是那麼大,苦難眾生是那麼多,不多生一些眼睛怎麼看得見,不多生一些手怎麼能救得出。而實際上,只有在四川大足寶頂山上一個舉世罕見的觀音,才真正是在88平方米石崖上雕刻了1000只手,每隻手中拿著一隻眼睛。
說了這麼多,觀音菩薩是男是女,依佛法的道理,一地菩薩成就菩提時,皆是非男非女相。這種相,不是醫學觀念中的陰陽人,而是超越男女相的限制,不執著於任何一邊,可做完全自由的變現,也就是「即男即女」,隨緣出現。這種觀點,值得參考。
相關內容: 觀世音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