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聞,明代醫家。字子郁,號月池,湖北蘄春人。為李時珍之父,為邑中名醫,嘗任太醫院吏目。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其著作有《四診發明》、《痘疹證治》,均未見行世。並有增補崔嘉產《脈學舉要》一書,又有《蘄艾傳》、《人參傳》等行於世。
李時珍隨父學醫
李時珍,明武宗正德十三年農曆五月二十六日(1518年7月3日)生於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
其祖父是草藥醫生,父親李言聞是當時名醫,曾任太醫院例目。當時民間醫生地位低下,生活艱苦,其父不願李時珍再學醫藥。李時珍14歲時隨父到黃州府應試,中秀才而歸,李時珍出身於醫生世家,自幼熱愛醫學,並不熱衷於科舉,其後曾三次赴武昌應試,均不第,故決心棄儒學醫,鑽研醫學。23歲隨其父學醫,醫名日盛。
兄弟二人學中醫
還在李時珍少年時代,李言聞就常把兩個兒子帶到自己充當診所的道士廟「玄妙觀」中,一面行醫,一面教子讀書,不時讓孩子們幫助謄抄一下藥方。李時珍耳濡目染,對行醫的知識技能越來越熟,興致也越來越濃,常常偷空放下八股文章,翻開父親的醫書,讀得津津有味。《爾雅》中的《釋草》《釋木》《釋鳥》《釋獸》等篇,他都背誦如流。
一天,李言聞應病家之邀,帶著長子出診去了,玄妙觀中只剩下時珍一人。這時,來了兩位病人,一個是火眼腫痛,一個是暴瀉不止。李時珍思索了半晌,告訴他們父親要到晚上才能回來。要不先給開個方子試試,那瀉肚子的病人難受極了,就同意了。李時珍便果斷地開方取藥,打發病人走了。李言聞回到家中,發現了小兒子開的藥方,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兒上,問李時珍開的藥方,李時珍小聲回答了。李言聞一邊聽,一邊不住地點頭,這才知道,兒子不僅讀了不少醫書,還能在治病實踐中加以運用,對症下藥,確實是塊當大夫的材料,心中不覺又驚又喜。這時,做兄長的果珍在旁邊聽著弟弟大談藥性,十分羨慕,暗自下決心定要幹件漂亮事,讓父親看看誰的醫道高明。
事有湊巧,沒過幾天,又有兩個眼痛和痢疾病人前來就診,而那天正好只有果珍一人在診所。他一見這兩人和弟弟說起過的那兩人病情一樣,便不假思索,依照弟弟的方子作了處理。不料,第二天一早,這兩個病人就找上門來,說服藥後病情反而加重,要李言聞看看是怎麼回事。果珍在一旁不敢隱瞞,只好如實相告。李言聞一聽就連呼「錯矣」。果珍還不服氣,李言聞告訴兒子,有的病症看上去差不多,實質卻不一樣。接著,把為什麼那天時珍要以艾草為主藥,而今兒這兩個病人卻應該以黃連為主藥的道理講了一遍,把李果珍說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