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經歷過顛沛流離,而它的作者黃公望的一生也是相當的坎坷。
黃公望,自稱浙東平陽人,幼年時父母雙亡,家中十分貧困。原名叫陸堅,十歲時出繼給永嘉州的黃氏為子,因此改姓為黃,名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大癡道人。黃家的家境殷實,他的養父對他悉心栽培,而黃公望也不負眾望,他天資過人、胸懷大志,從小就立志要當官,想要入仕改變世界。
黃公望的仕途非常的不順利,他生錯了時代,元朝前期廢除了科考制度,身為漢人的他想當官只能依靠別人的引薦。黃公望一直沒有放棄,到處結交文人道士,42歲那年終於得到張閭的賞識,成為了一名書吏,而這也是他仕途道路上的頂峰了。剛上任不久的他,因為受到張閭的牽連,也一併遭受了牢獄之災。在他入獄期間,元朝卻開設了第一次科舉考試,黃公望就這樣錯過了他一直期盼的機會。
出獄後的黃公望已經年過半百,他目前為止的人生可以說是一事無成,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可能也就認命了,在碌碌無為中度過以後的人生。但是黃公望不一樣,他從牢中出來後彷彿變了一個人,曾經名利熏心的他對官場徹底失去了興趣,開始浪跡天涯。五十歲的他拜趙孟頫為師,開始學習繪畫。六十歲左右時皈依道教,成為了一名道士,稱「大癡道人」。
黃公望的山水畫素材,很多都來自於山林勝出,也是他經常實地觀察後才下筆的。他對於觀察山川河流有著非同一般的興趣,甚至能一整天都在山中靜坐,紋絲不動地望著江面和對岸卻渾然不覺。
黃公望79歲時和師弟無用師來到富陽富春江遊歷,無用師希望他能為自己創作一幅長卷,被富春江的景色吸引的黃公望,就在此地隱居。他在這裡住了四年,幾乎每天都沿著江邊行走觀察,看到好景便停下開始作畫,將富春江一年四季的景色變幻都刻入了腦中,最終在人生即將謝幕的八十四歲高齡,完成了傳世珍品《富春山居圖》。這幅禪宗山水畫堪稱黃公望的巔峰之作,也是他最後的絕筆。
相關內容: 黃公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