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上,枚乘所作的《七發》在辭賦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既奠定了典型漢大賦的基礎,又是「七體」的開首之作。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一方面,《七發》對先秦文學多有借鑒,融會了《離騷》的宏大體制及其中的問答形式、《招魂》帝與巫陽的問對以及《招魂》和《大招》的鋪排描寫手法等前代文學的各種因素,在繼承的過程中又有很大的創造性,表現出有異於先秦時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取向。其主要表現為:
1精細的敘事和描繪。《七發》善於鋪陳排比,誇張渲染,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是善於描寫形容,寫景狀物,聲色情態畢現,描摹精緻細膩,形象生動。其採用完全虛擬的第三人稱之間的對答形式,所虛構的故事框架雖很簡單,卻擺脫了描述實際事件抒發由此產生感想的限制,使作者能夠自由地選擇和表現自然和社會生活內容。
其所鋪陳的內容,從多方面開拓了文學的題材,這些題材在後來的賦文中得到繼承和進一步發揮,成為後世大賦廣泛運用的題材。故《七發》雖未以賦名篇,卻在體制和藝術手法上都為後來漢大賦創作樹立了典範,是一篇奠定大賦虛構誇張、排比鋪陳典型特點的開風氣之作。
2韻散結合。《七發》通篇是雜有楚辭式詩句的散文,其語言形式一方面吸收了楚辭的句式和「兮」字,一方面大量地使用散文的句式,同時也有對偶、排比句式的運用。與楚辭相比,其詩的成分減少,散文的成分增加,是韻文與散文的結合,是詩歌的散文化與散文的詩歌化。
3虛構誇張的筆墨。《七發》構思奇特,結構恢宏,以「楚太子有疾,吳客往問之」發端,通過吳客之口來探尋太子得病的原因和治療的方法,分別對音樂、飲食、車馬、宮苑、田獵、觀濤六個方面的情狀作了充分的排比鋪陳,最後歸結到聖哲的「要言妙道」上來,其人物及其對話都是虛構的,敘事和描寫也是想像的,頗具文學創作的意味。
另一方面,自東漢傅毅仿《七發》而作《七激》後,一部分文人開始將《七發》作為文章之一體(「七體」),紛紛效仿。之後,魏晉時期,摯虞已將「七體」作為一種文體來看待;南朝宋時期,范曄《後漢書》將「七體」與其他文體分開;南朝梁時期,劉勰《文心雕龍·雜文》專門論說「七體」,蕭統《文選》設有「七體」的目類;《隋書·經籍志》著錄有南北朝時期謝靈運《七集》十卷、卞景《七林》十卷及顏之推《七悟》一卷;《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卞景《七林》十二卷及顏之推《七悟集》一卷;《宋史·藝文志》不見著錄。據清代學者平步青統計,自枚乘以後到唐代為止,有目可查的「七體」之作就有四十多家,唐以後各朝作家亦時有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