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天文儀器

中國古代天文儀器

中國古代天文儀器

生肖民俗

  圭表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組成。圭表的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所在,並進而確定回歸年長度,此外,通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

  很早以前,人們發現房屋、樹木等物在太陽光照射下會投出影子,這些影子的變化有一定的規律。於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來觀察影子的變化,這根立竿或立柱就叫做「表」;用一把尺子測量表影的長度和方向,則可知道時辰。後來,發現正午時的表影總是投向正北方向,就把石板製成的尺子平鋪在地面上,與立表垂直,尺子的一頭連著表基,另一頭則伸向正北方向,這把用石板製成的尺子叫「圭」。正午時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直接讀出表影的長度值。

  經過長期觀測,古人不僅瞭解到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最短,而且得出一年內夏至日的正午,烈日高照,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煦陽斜射,表影則最長。於是,古人就以正午時的表影長度來確定節氣和一年的長度。譬如,連續兩次測得表影的最長值,這兩次最長值相隔的天數,就是一年的時間長度,難怪我國古人早就知道一年等於365天多的數值。

  在現存的河南登封觀星台上,40尺的高台和128尺長的量天尺也是一個巨大的圭表。


  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針和石製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製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姓氳納隙蘇?彌趕蟣碧旒??露蘇?彌趕蚰鹹旒?T陘忻嫻惱?戳矯嬋袒??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針,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刻。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瞭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漏刻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不僅古代中國用,而且古埃及、古巴比倫等文明古國都使用過。漏是指計時用的漏壺,刻是指劃分一天的時間單位,它通過漏壺的浮箭來計量一晝夜的時刻。最初,人們發現陶器中的水會從裂縫中一滴一滴地漏出來,於是專門製造出一種留有小孔的漏壺,把水注入漏壺內,水便從壺孔中流出來,另外再用一個容器收集漏下來的水,在這個容器內有一根刻有標記的箭桿,相當於現代鐘錶上顯示時刻的鐘面,用一個竹片或木塊托著箭桿浮在水面上,容器蓋的中心開一個小孔,箭桿從蓋孔中穿出,這個容器叫做「箭壺」。隨著箭壺內收集的水逐漸增多,木塊托著箭桿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從蓋孔處看箭桿上的標記,就能知道具體的時刻。漏刻的計時方法可分為兩類:洩水型和受水型。漏刻是一種獨立的計時系統,只借助水的運動。後來古人發現漏壺內的水多時,流水較快,水少時流水就慢,顯然會影響計量時間的精度。於是在漏壺上再加一隻漏壺,水從下面漏壺流出去的同時,上面漏壺的水即源源不斷地補充給下面的漏壺,使下面漏壺內的水均勻地流人箭壺,從而取得比較精確的時刻。

  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銅壺漏刻是公元1745年製造的,最上面漏壺的水從雕刻精緻的龍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壺,箭壺蓋上有個銅人彷彿報著箭桿,箭桿上刻有96格,每格為15分鐘,人們根據銅人手握箭桿處的標誌來報告時間。


  渾儀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天文觀測儀器。在古代,「渾」字含有圓球的意義。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形狀像蛋殼,出現在天上的星星是鑲嵌在蛋殼上的彈丸,地球則是蛋黃,人們在這個蛋黃上測量日月星辰的位置。因此,把這種觀測天體位置的儀器叫做「渾儀」。

  最初,渾儀的結構很簡單,只有三個圓環和一根金屬軸。最外面的那個圓環固定在正南北方向上,叫做「子午環」;中間固定著的圓環平行於地球赤道面,叫做「赤道環」;最裡面的圓環可以繞金屬軸旋轉,叫做「赤經環」;赤經環與金屬軸相交於兩點,一點指向北天極,另一點指向南天極。在赤經環面上裝著一根望筒,可以繞赤經環中心轉動,用望筒對準某顆星星,然後,根據赤道環和赤經環上的刻度來確定該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後來,古人為了便於觀測太陽、行星和月球等天體,在渾儀內又添置了幾個圓環,也就是說環內再套環,使渾儀成為多種用途的天文觀測儀器。


  天體儀,古稱「渾象」,是我國古代一種用於演示天象的儀器。我國古人很早就會製造這種儀器,它可以用來直觀、形象地瞭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和運動規律,可以說天體儀是現代天球儀的直接祖先。北京古觀象台上安置的天體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天體儀,制於清康熙年間,重3850公斤。  天體儀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空心銅球,球面上刻有縱橫交錯的網格,用於量度天體的具體位置;球面上凸出的小圓點代表天上的亮星,它們嚴格地按照亮星之間的相互位置標刻。整個銅球可以繞一根金屬軸轉動,轉動一周代表一個晝夜,球面與金屬軸相交於兩點:北天極和南天極。兩個極點的指尖,固定在一個南北正立著的大圓環上,大圓環垂直地嵌入水平大圈的兩個缺口內,下面四根雕有龍頭的立柱支撐著水平大圈,托著整個天體儀。利用渾象,無論是白天還是陰天的夜晚,人們都可以隨時瞭解當時應該出現在天空的星空圖案。



  水運儀象台是宋代蘇頌、韓公廉等人設計製造的一座大型天文儀器,它把觀測天象的渾儀、演示天象的渾象和報時裝置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是我國古代一項卓越的創造。水運儀象台高約12米,寬約7米,呈下寬上窄的正方台形,全部為木建築結構。全台分為三部分,最上層是一個可以開閉屋頂的木屋,裡面放置一架銅製渾儀,用來觀測天象;中間部分是一間密室,放置渾象,可以隨時演示天象;最為有趣的是下面的報時裝置,在台的南面可以看到五層木閣,每一層木閣裡都有報時的小木人,他們各司其職,根據不同的時刻,輪流出來報時。它的一套動力裝置「可能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鐘的直接祖先」。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生肖民俗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