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千載吊忠魂
生肖文化
南崖,亦稱芙蓉崖。
提起它,村裡人就會記起一個可歌可泣、悲壯感人的事跡。據《永嘉縣志》記載:“芙蓉山在城北四十八都仙居鄉,山峰聳立,絳紅輝映,如芙蓉山在城北四十八都仙居鄉山峰聳立絳紅輝映如芙蓉然。宋陳虞之率從拒元兵於此,殉難者八百八。”陳虞之是永嘉縣芙蓉村人。中過宋鹹淳乙丑(1265年)進士,任廣王府記室參軍,秘書省校勘兼國史院。他一片忠心直言諫主,卻得罪了奸黨,皇上聽信讒言,將陳虞之削職回鄉。
陳虞之目睹外侮內患,懷著孤憤憂傷。一天和趙氏夫人登臨芙蓉崖遠眺,四壁雲山,古意蒼茫,長煙一空,明河共影,不禁感慨萬千,即吟《述懷》詩一首:“儒冠幾掃地,天意竟何如?朝士交遊少,山林玩賞多,興來詩遣送,愁別酒消磨。伴我惟雞鷗鷺,應無俗駕遇。”抒發他報國無門,懷才不遇之意。
南宋景炎元年(1276),元軍攻陷南宋京城臨安,宋帝趙當了俘虜,元軍乘勝南下,攻打溫州。當元軍長驅至永嘉時,陳虞之和族侄陳規率領族人八百多人在綠嶂洋一帶截擊元軍,由於眾寡懸殊,虞之等無法抵禦,邊戰邊退,直退至家鄉芙蓉村後的芙蓉崖。以此處為根據地,如火如荼地投入抗元鬥爭。
時當暮秋,陳虞之取下三尺青鋒,練擊劍,慷慨當歌,臨風掀髯,賦詩一章:“柳濕征衫曉出關,荒城白劍霜花寒。西風漠漠龍沙路,馬上青山帶笑看。”
陳虞之等就在“一夫當關,萬眾莫上”的天臉,一直堅持了兩年多,擊敗了元軍的無數次進攻。到了一二七九年三月間,虞之在聞訊幼主趙為元軍所逼投海而死的消息後,覺得宋祚已亡,大勢去矣。再加這時陳家軍馬腹背受敵,寡不敵眾,陳虞之便身穿朝服,和夫人跨馬背,用紅布蒙住坐騎的眼睛,從南崖背上狠揮一鞭,赤馬身披霞光,昂首長嘶 ,騰空而起,穿過濃霧,躍下萬丈懸崖……他的弟、侄和族人七百八十二名也跟隨著跳崖殉國,全部壯烈犧牲!今天,南崖旁還埋葬添一層幽深肅穆的色彩。
至今芙蓉村的陳氏後裔,還保存著陳家軍從元將手裡繳獲來的一顆金質“總把”之印。每逢家歷二月初七日,當地父老還將這顆印和陳虞之的朝笏、聖旨牌,擺在宗祠內供人瞻仰,緬懷先輩們的英雄業績。
陳氏宗祠有一幅楹聯云:“河山如許,悲觀最傷心,半壁難支,內地變胡塵,只剩芙蓉困鐵血;冠帶凜然,生氣放大膽,戈光祖國,獨臣抗元軍,先為武漢鼓風潮。”追逢清明寒食,鄉親們攜老扶幼到巖下寺洞橋邊祭奠陳虞之和趙氏夫人的墳墓,向為國捐軀的抗元將士致以無盡的哀思與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