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之魂,甘肅花兒

西北之魂,甘肅花兒

西北之魂,甘肅花兒

生肖文化

花兒是獨具風格的民歌,具有高亢嘹亮、挺拔明快、激越動聽的特色。“花兒”最早是起源於甘、寧、青一帶少數民族的情歌。早在清乾隆時代就負有盛名。
花兒是廣泛流傳於甘、青、寧及新疆四省區的回、漢、土、東鄉、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個民族,並一律使用當地漢語方言,只能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種,通稱“野曲”(與“家曲”即“宴席曲”相對),又稱“少年”。其傳唱分日常生產、生活與“花兒會”兩種主要場合。“花兒會”是一種大型民間歌會,又稱“唱山”。
清代臨洮詩人吳鎮曾有“花兒饒比興,番女亦風流”的贊語。“花兒”由於流行地區的不同,被分為臨夏“花兒”和洮岷“花兒”兩大派,兩派又根據其結構、格調、唱法的不同分為諸多分支。
蓮花山位於甘肅省康樂縣西南部,花兒會是蓮花山地區群眾一年一度自發組織的民歌盛會,輻射三州(地)六縣78個會場。此類民歌早在三百年前即已興盛。20世紀六七十年代花兒傳唱遭到封禁,改革開放以後再度出現了繁榮景象。
蓮花山花兒會形式獨特、規模宏大、程序完整,分攔路、遊山、對歌、敬酒、告別等過程,從農曆六月初一至初六的主會場會期達6天,歷經唐坊灘、上山、下山、足古川、王家溝門、紫松山等處,參加民眾達十萬人次以上。
蓮花山花兒主要是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代表性歌手主要有景滿堂、丁如蘭、張生彩、朱淑秀、米兆仁、汪蓮蓮等。
蓮花山花兒以創作的即興性、韻律的固定性、語言的鄉土性為其最大特點,俗稱“野花”。代表性曲令有《蓮花山令》等。因具有獨特性、民俗性、依存性、程序性、群體性、娛樂性和通俗性等特徵,被國內外學者譽為“西北之魂”、“西北的百科全書”。但近年來,花兒會的規模逐漸縮小,花兒歌手人數銳減,傳承斷檔,後繼乏人,亟待搶救。
松鳴巖位於臨夏州和政縣城南23公里的吊灘鄉小峽風景區之中,景區由西方頂、南無台、玉皇峰、雞冠山四峰組成,是甘肅省著名的三大花兒會場之一,也是河州花兒的發祥地。
松鳴巖花兒會於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九在甘肅省和政縣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松鳴巖舉行。據《和政縣志》記載,松鳴巖每年四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日開龍華大會,朝拜者累千巨萬,香火甚盛。根據史料研究,花兒在和政縣出現應該在明代前期,距今至少已有數百年歷史了。
松鳴巖花兒會有持續的歷史傳承性和博大的開放包容性,有固定的演唱時間和場合。松鳴巖花兒會上,歌手們除了演唱各種河州令外,還有《牡丹令》,演唱地點或在山坡,或在草坪,或在山口,或在林中,演唱形式有獨唱、齊唱、對唱,伴奏樂器有咪咪、四弦子、吱吶、二胡。
岷縣位於甘肅省南部,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嶺山區的交匯地帶。二郎山位於岷縣城南、千里岷山的起首處。二郎山花兒會最早源於岷縣的祭神賽會,據考證其形成時間為明代。每年農曆五月初分佈在境內的18位湫神(龍神)全駕出巡,全程巡域。位於其巡行路線上的村莊分會定點祭祀,祈祝豐收,這樣在祭祀地點便形成點蠟、求神、發願、唱花兒的大小會場達四十多處,其中心五月十七二郎山花兒會的規模最大。祭祀當天午後,18位湫神依次被抬上二郎山接受官祭,同時祭祀群眾賽唱“洮岷花兒”,其時賽會參與人數達十餘萬,場面極其熱烈。所唱“洮岷花兒”,分南北兩派,南路派花兒又叫“阿歐憐兒”,演唱粗獷高亢,具有原始美的顯著特點;北路派花兒又叫“兩憐兒”,曲調自由舒緩,長於敘事。“洮岷花兒”除了具有音樂價值和即興演唱價值外,歌詞的文學價值也極高,它與湫神祭祀一樣,凝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研究岷縣社會發展歷史和民俗文化的寶庫。
由於歷史原因,湫神祭祀古風猶存,但上山官祭儀式卻面臨瀕危,有待進一步保護。近幾年,由於岷縣縣委、縣政府的努力,“洮岷花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聯合國民歌考察基地”榮譽稱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生肖文化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