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飲食文化看時代的變遷
生肖文化
曾經聽人說過,透過一個地區的飲食文化就可以衡量出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狀況。起初我不以為然,但通過二十年來威海的滄桑巨變,我真切地感到了經濟發展給威海人帶來的飲食文化的變遷。
我是上個世紀70年代出生的,家在文登農村,生活條件自不必說,打小就沒吃過飽飯。小時候,我家旁邊就是學校,就連課間十分鐘我也要回家拿幾片熟地瓜干嚼嚼,否則就會感到飢腸如鼓。那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過節,可以吃上一頓飽飯。
1992年我到威海看同學,當時,大家剛畢業不久,但同學們都想盡好地主之誼,幾個人輪流請客。當時,威海雖然是個旅遊城市,但沒有幾家像樣的大酒店,印象最深的就是威海衛大廈,可掂掂兜裡的幾個小錢,只有在大門口向裡瞅瞅的份兒。在高區建築設計院工作的同學請我們先在他那兒“撮”一下。當時的高區不僅酒店少,人也少,沒有幾座像樣的建築,十分荒涼。我們到的一家飯館是幾間草廈子改造成的,店裡的客人很少,我們七八個人一下成了飯店的大生意。老闆娘高興地忙前忙後,生怕怠慢了我們。記得當時吃的最好的菜就是紅燒大腸和拌豬頭肉。再後來,在商業系統工作的一位同學決定在白天鵝酒店請一頓,據說是三十元的標準。當時每個人都感到這頓飯檔次很高,可誰也沒吃飽。後來聽說這頓飯的花銷害得這位老兄兩個月沒吃上肉。唉,當時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吃頓飽飯就好了。
談到吃飯,那時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吃香的喝辣的。一位朋友解釋說,吃香的就是吃肉,因為肉香;喝辣的就是喝酒,因為酒辣。後來,我的工資漲了不少,就隔三差五到市場上割半斤豬頭肉,解解饞。有時在半路上口水就流出來,等回到宿舍只剩下手裡裝肉的塑料袋了。
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家家生活都得到了改善。過年過節回到家裡,一向省吃儉用的父親也會奢侈一把,買個豬頭和一副豬下貨提回家,親自料理拾掇。母親做菜也一改往日的缺鹽少油(油食品),讓我們吃上肥美可口、有滋有味的節日大餐。不知不覺中,我那原本骨瘦如柴的身板,也告別了縱向馳騁,邁入了橫向發展。更讓我恐懼的是,單位組織查體,我年紀輕輕就患上了高血壓(血壓食品)、高血脂,每次體檢醫生都建議要合理膳食。
1999年,我從縣城調到威海市區工作,感到城裡變化太大了,高樓林立,街道寬敞明亮,到處流光溢彩,讓人眼花繚亂,威海餐飲業的飛速發展更是折射出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在威海工作的同學們又少不了輪番為我接風。事業有成的同學們除了感情依舊之外,已找不到當年窮學生一絲一毫的影子,他們不少人開上了私家轎車,個個風度翩翩,請客也敢邁進星級酒店的大門了,而且過去上不了桌的地瓜、玉米、土豆、高粱等粗糧(粗糧食品)經過廚師的精心烤制,成了美味佳餚。如今,在威海的大街小巷,三星四星級酒店已不稀奇,各種特色店更像是雨後春筍,不但有美味的中餐,而且還有可口的韓餐、日餐和誘人的西餐,各色美食琳琅滿目。
民以食為天。從飲食看變遷,大魚大肉式的溫飽型餐飲方式退出了歷史的舞台,透過這一文化,折射出威海人文、經濟、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從吃不飽到吃飽,又從吃飽到吃好,實現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我注意觀察到,有了經濟實力和文化素養,有了保健(保健食品)養生知識的威海人,每家每戶的飯桌也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由注重價格、數量,轉入注重營養和質量;從單一、吃精、吃細向多元、粗糧細做、科學搭配上轉變。綠色食品,科學飲食,合理膳食,吃出健康(健康食品)、吃出美麗(美麗食品)已成了威海人飲食的新時尚。入鄉隨俗,我們家的飲食也發生了變化,五穀(五穀食品)雜糧,魚肉蛋奶,果蔬搭配,合理膳食,再加上適量運動(運動食品),幾年下來身體終於恢復到健康狀態,近幾年的體檢報告顯示各項指標均正常。
由於工作關係經常出差在外,無論走到哪裡,吃什麼美味,都難以抵擋家鄉飯的誘惑。“五一”前夕,我接待了來自黑龍江的三位客人,他們說,走遍了全國,感到山水最美麗、環境最潔淨、人文最和諧、飯菜最可口的還是威海,住在這裡讓人樂不思蜀呀。每頓飯,他們吃得總是津津有味,不停地打聽每道菜的做法和工藝。聽著他們讚不絕口地稱道威海,我的心裡比吃了蜜還要甜。我想,這也是威海的一大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