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節,新疆等地俄羅斯族傳統農祀活動,每年公歷十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收割結束時,人們特意在地裡留下最後一束小麥,將它周圍的雜草除盡、然後擺上麵包、鹽和奶酷等供品
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的後裔,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俄羅斯族總人口為15609人。俄羅斯族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分佈,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
俄羅斯族的傳統服飾豐富多彩,人們在不同季節裡,會選擇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衣著。男子夏季多穿絲綢開衩長袍、長褲,或穿白色繡花襯衫和燈籠褲,戴八角帽;冬天穿皮衣和棉衣,
俄羅斯木娃娃為什麼被稱作套娃娃(matryoshka/俄語:),這裡面還有一番淵源呢,在舊時俄羅斯農村,Matryona和Matriosha是兩個十分普通的婦女名字。學者們指出,這兩個名
客人到來後,主人熱情迎接,讓座並即刻端上熱茶。待客人到齊後,大家入座,家宴便開始了。家宴的飯菜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涼菜,二是熱菜,三是甜點。俄羅斯族的家宴不太講究飯
俄羅斯族實行婚姻自由、戀愛自由,但結婚須徵得父母同意。俄羅斯族與其他民族皆可通婚。俄羅斯族的傳統婚禮十分隆重,程序和儀式也十分繁瑣、複雜。舉行婚禮要事先通知親朋好
俄羅斯族還醃製一種混合酸菜,這種菜是用黃蘿蔔、捲心菜配以適量的鹽、茴香醃製的。具體操作方法是:用擦板將黃蘿蔔擦碎,用刀將捲心菜切碎,把他們混合在一起,攤開晾一晾,
位於新疆西北角的邊境城市塔城,是一座充滿俄羅斯風情的小城,其濃郁的俄羅斯味道,不僅表現在瑪洛什冰激凌、格瓦斯、列巴、瑪林娜醬等俄羅斯美食上,那些俄式建築緩緩散發出
早在16世紀末,就有一些俄羅斯人來到中亞北部,但其大規模移民是從19世紀下半期開始的。當時,帝俄軍隊剛剛征服中亞不久,就有大批俄內地農民要求遷居中亞。他們隱約覺得,國家
俄羅斯族實行婚姻自由、戀愛自由,但結婚須徵得父母同意。俄羅斯族與其他民族皆可通婚。俄羅斯族的傳統婚禮十分隆重,程序和儀式也十分繁瑣、複雜。舉行婚禮要事先通知親朋好
俄羅斯族性情開朗,說話幽默,民族自尊心較強,一般都好客,講究禮節。迎接客人,最隆重的傳統禮節是用麵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徵著善意和友誼。來客須用刀子切下一塊麵包沾少許
俄羅斯族性情開朗,說話幽默,民族自尊心較強 ,接人待客,講究禮節。俄羅斯族人對熟識的人見面時要問好,說「您好」 、「早上好」、「白天好」、「晚安」等。節日前夕見 面時
帕斯喀節是俄羅斯族的傳統節日,許多都與他們所信仰的東正教密切相關。東正教的宗教節日多達十餘個,其最主要的是「聖誕節」和「復活節」兩大節日。「帕斯喀節」即「復活節」
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的後裔,屬於東斯拉夫人中的一個族群。俄羅斯族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分佈,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
「俄羅斯」()一詞起源於歐洲古代一個東斯拉夫部落的名稱「羅斯」,俄羅斯族的先民最早居住在歐洲東部,公元1世紀時被羅馬史家稱為「維勒底人」,他們居住在維斯
聖誕節也是我國俄羅斯族的一個盛大的宗教節日,是為了慶祝耶穌的誕生。俄羅斯人的聖誕節在每年俄歷的1月7日 舉行,聖誕節的前一天,即1月6日被稱為聖誕前夜(
擁有深厚音樂文化傳統的俄羅斯人視音樂、舞蹈為生命,無論是宗教儀式還是日常喜慶娛樂場合都有歌舞和樂器相伴。我國流傳的俄羅斯族音樂可分為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兩類,以風格
俄羅斯族的傳統飲食以麵食為主,主要有麵包「合列布」、雞蛋煎餅「布裡內」、發面煎餅「阿拉吉」、油炸或烤制的包子「比拉什給」、餃子「別列滅尼」等。合列布是自家烤制的。
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的後裔,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俄羅斯族總人口為15069人。俄羅斯族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分佈,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
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後,俄國流民仍然不斷非法越界到呼倫貝爾盜采黃金和開礦挖煤,規模漸次由小到大,從1860年到1884年,俄人越界盜采黃金每年達15000餘人。1884年,清廷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