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溫克家庭的嬰兒出生幾天後,就開始生活在搖籃中,週歲之後,爬出搖籃,開始走路,但睡覺還是在搖籃裡,直到兩歲或兩歲半。 鄂溫克人的搖籃(鄂溫克語,叫額莫賀),是用烏勒特
喝酒、吃肉前,要祭「白那查」(山神)、火神等;禁止扔掉或灑掉奶食品,鄂溫克人認為奶子是寶貴的、聖潔的,象徵著福氣,象徵著吉祥,所以凡奶製品食物都不能扔,如鮮奶、酸奶、
「吉雅奇」神即牲畜之神。鄂溫克人認為,牲畜是吉雅奇神賜給的,它是運氣之神。吉雅奇神的偶像的在一塊方形氈子上用各氏族種馬的鬃尾,繡成一男一女兩個人形,中間縫有一個口
瑟賓節:「瑟賓」是鄂溫克語,意為「歡樂祥和」,每年的6月18日舉行。瑟賓節是鄂溫克族傳統節目。節日活動中,通常表演舞蹈,還有賽馬、摔跤、勁力、拉棍、拔河、跳棋等競賽。
鄂溫克族在婚姻習俗方面實行一夫一妻制和氏族外婚制,一個氏族內部絕對禁婚。有時,雖然不是同姓,通過親屬關係,輩分不同時也不能結婚。過去,貴族的子女和一般普通人家的子
鄂溫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樺皮佔有一定的位置,可稱之為「樺皮文化」。其打獵、捕魚、擠奶用的製品很多都是用樺皮製作的。餐具、釀酒具、容器、住房「撮羅子」、籬笆、皮般。甚
斡日切,即天鵝的意思。這是一個表現天鵝優雅姿態的舞蹈,流傳於伊敏鄉一帶。相傳,古代失散的鄂溫克軍隊曾由於看到天鵝的飛向,而找到了自己聚居的地方。另外,陳巴爾虎旗的
火神節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索倫一帶鄂溫克族人的節日。過節時間是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 節日裡,家家都要殺一隻肥羊,選最好的胸脯肉和羊頭,放在火上烤,以供祭火神,全
牧區的鄂溫克族以乳、肉、面為主食。他們講究喝奶茶,早餐和午餐都要喝奶茶,晚飯之後也要喝奶茶,有時也用炒麵做面茶。牧區鄂溫克族的奶食較多,品種有酸奶、稀奶油、奶油、
鄂溫克族衣服的特點是肥大、寬鬆、斜大襟、束長腰帶。清末以前,鄂溫克人只以獸皮製衣;清末以後,才開始用布料製衣。他們的衣著處處離不開皮子,這與其主要從事畜牧業,因為所
(一)生產禁忌 1、狩獵忌 獵人出獵前,禁止讓孩子玩捉迷藏遊戲,否則野獸也會躲藏看不到;出獵之前,絕對禁止進入產房,認為髒污,捕不到野獸;用「剛嘎」、「森克爾」草在篝火中熏
「薩滿」一詞源於滿——通古斯族語言,原意為「因興奮而狂舞的人」。後即成為對薩滿教巫師的通稱。薩滿舞是我國原始薩滿教一種祭祀性的舞蹈,作為祛病禳災、祈神護佑的一種巫
鄂溫克族有許多「哈拉」,即氏族。鄂溫克人的每個「哈拉」都有自己的固定名稱,一般以居住地名、河名、山名、村落名、部族或部落酋長的名字命名。如「杜拉爾」是「在河旁住的
蒙古族,是主要分佈於東亞地區的一個傳統遊牧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羅斯等亞歐國家也有分佈,鄂溫克族和土族也有時被認為
過去鄂溫克人離婚的幾乎沒有,無論男方、女方提出離婚,都被認為是錯誤的。兒女不能隨便不服從父母的意見。女子如果被夫家父母虐待而跑回娘家,也會被娘家的父母綁起來送回夫
從前,索倫牧民家裡,不管是窮是富,每到十二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來祭祀火神。關於這種習俗有個傳說。 不知是什麼年月,山裡有個窮獵手。一天,他走進林子裡打獵,跑了一天也
鄂溫克族是我國少數幾個飼養馴鹿的民族之一,在歷史漫長的歲月裡,馴鹿在鄂溫克族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古鄂溫克人從野生動物「索格召」捕抓之後,在長期的生產
過一些日子後,男方再派去一人,商量舉行訂婚日期,到女方家要說:我們的老人們,想在某月某日到您處做客,不知貴方意見如何?對方同意時說:對自動要來的人,我們不加以拒絕
純畜牧業生產區的鄂溫克族以乳、肉、面為主食,每日三餐均不能離開奶茶,不僅以奶茶為飲料,也常把奶茶加工成酸奶和奶製品。主要奶製品有:稀奶油、黃油、奶渣、奶干和奶皮子
鄂溫克族由於歷史上居住不同地域,曾有不同的稱謂。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居住在鄂溫克族自治旗、阿榮旗、扎蘭屯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訥河市等地的鄂溫克人,被稱為「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