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潛(1195年—1262年)字毅夫,號履齋,原籍宣州寧國(今屬安徽),出生於浙江德清新市鎮。南宋官員,詩人。秘閣修撰吳柔勝第四子,參知政事吳淵之弟。吳潛為南宋中晚期名臣,出任地方、朝廷要員時均頗有建樹。其亦工詞,詞風近於辛棄疾,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鬱,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餘》。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吳潛的《滿江紅·金陵烏衣園》,一起來看看吧!
滿江紅·金陵烏衣園
吳潛〔宋代〕
柳帶榆錢,又還過、清明寒食。天一笑、浦園羅綺,滿城簫笛。花樹得睛紅欲染,遠山過雨青如滴。問江南池館有誰來?江南客。
烏衣巷,今猶昔。烏衣事,今難覓。但年年燕子,晚煙斜日。抖擻一春塵土債,悲涼萬古英雄跡。且芳尊隨分趁芳時,休虛擲。
這首詞為感憤時事之作。全詞繪景、弔古、抒情,逐層敘寫,一氣貫穿,自然渾成。
上片側重寫景,景中含情,其中「滿園羅綺,滿城簫笛」的熱鬧場景與「花樹得晴紅欲染,遠山過雨青如滴」的美好景致,皆足以動人遊興,讓人興奮,但卻與宦途不順的吳氏兄弟的鬱悶心情不相協調,反而引出了他們的客居之愁。前兩句寫烏衣園及金陵城內遊人如織的賞春盛事,後兩句對仗工整,將此時節的美麗風景描繪得尤為繪聲繪色。「問江南、池館有誰來?江南客。」在這烏衣園內的池閣館榭間遊玩的是些什麼人呢?其中就有我這來自江南的遊客。上片結句以一問答引出自己客中遊園的身份,樂盡悲續,引起下片的身世之慨。
下片轉入懷古抒情,鬱悶之情貫穿全篇。「烏衣巷,今猶昔。烏衣事,今難覓。」兩句以「烏衣」並提,但巷猶昔,事難覓,對比十分鮮明。王謝的德行已成歷史,不復存在,所以難覓。來到此地,只見小巷依然,觸景生情。「但年年燕子,晚煙斜日。」只有春來秋去的燕子年年來此憑弔一番, 「晚煙斜日」景象何其蕭條。燕子當年經歷過烏衣園的繁盛,如今又看到它的冷落,作者的今昔之感借燕子作了具體呈現。這裡化用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句,但用意不同。劉詩旨在奚落、諷刺,這裡是景仰、懷念。「抖擻一春塵土債,悲涼萬古英雄跡。」語出辛棄疾《沁園春·和吳子似縣尉》詞中「直須抖擻塵埃」句。「這裡「塵土債」與「英雄跡」對照,顯示了自己及其兄多少沉淪下僚、塵驅物役的苦悶和憤慨;「英雄」二字顯示出兄弟二人不同於那些「慼慼於貧賤,汲汲於富貴」的世俗之人,他們悲憤的是壯志難酬,追求的是幹一番驚天動地的英雄事業。此二句將懷古之情拍合到自身的宦海沉浮之感中。「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多少英雄業績俱已成為過眼煙雲,又不禁心生悲涼。這兩句把這種思想感情的曲折表現。「且芳尊隨分趁芳時,休虛擲。」感情並非消極低沉,而是故作反語,表現自己濟時報國的「英雄」事業難以實現的悲憤。這正言若反手法的運用,使得全詞的感情更顯沉鬱淒勁。
詞有沉鬱頓挫之致,感情的抒發由隱到顯,諑弗展開。含蘊深遠。頗耐人尋昧。筆調灑脫凝重,與辛詞風格相近。
相關內容: 吳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