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實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實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實

古詩詞問答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 ,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一起來看看吧!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宋代〕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全詞從意義上看,可分為上下兩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後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歎,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憤。

第一句,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徵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去想像人物所處的環境,意味無窮。

「挑燈」的動作又點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靜,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後,仍然不能平靜,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總算睡著後,方纔所想的一切,又幻為夢境。壯士好夢初醒,天已破曉,一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富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領這些軍營的將軍。於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裡」、「夢裡」所想的一切統統變為現實。

二、三兩句,突出地表現了雄壯的軍容,表現了將軍及士兵們高昂的戰鬥情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鬥樂曲。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沙場秋點兵」。這個「秋」字下得好。正當「秋高馬壯」的時候,「點兵」出征,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

「沙場秋點兵」之後,大氣磅礡,直貫後片「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彷彿看到若干連續出現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鬥;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然而,在詞的最後,作者卻發出一聲長歎:「可憐白髮生!」從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來。原來,那壯闊盛大的軍容,橫戈躍馬的戰鬥,以及輝煌勝利,千秋功名,不過全是夢境。這處境,的確是「悲哀」的。然而沒有誰「可憐」他。於是,他寫了這首「壯詞」,寄給處境同樣「可憐」的陳同甫。

從全詞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作者只能在醉裡挑燈看劍,在夢中馳騁殺敵,在醒時發出悲歎。這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民族的悲劇。而作者的一腔忠憤,無論在醒時還是在醉裡、夢中都不能忘懷,是他高昂而深沉的愛國之情、獻身之志的生動體現。

這首詞在佈局方面也有一點值得注意。「醉裡挑燈看劍」一句,突然發端,接踵而來的是聞角夢迴、連營分炙、沙場點兵、克敵制勝,有如鷹隼突起,凌空直上。而當翱翔天際之時,陡然下跌,發出了「可憐白髮生」的感歎,使讀者不能不為作者的壯志難酬灑下惋惜憐憫之淚。這種陡然下落,同時也嘎然而止的寫法,如果運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這樣的結構不但宋詞中少有,在古代詩文中也很少見。這種藝術手法也正表現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他的獨創精神。但是辛棄疾運用這樣的藝術手法,不是故意賣弄技巧、追求新奇,這種表達手法正密切結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於他的恢復大志難以實現,心頭百感噴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規,這絕不是一般只講究文學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這首詞在聲調方面有一點值得注意。《破陣子》上下兩片各有兩個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對的,即上句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為「平平仄仄平平」,這就構成了和諧的、舒緩的音節。上下片各有兩個七字句,卻不是平仄互對,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就構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節。和諧與拗怒,舒緩與激越,形成了矛盾統一。作者很好地運用了這種矛盾統一的聲調,恰當地表現了抒情主人公複雜的心理變化和夢想中的戰鬥準備、戰鬥進行、戰鬥勝利等許多場面的轉換,收到了繪聲繪色、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李白有首叫《越中覽古》的詩。詩中寫道:「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這首七言詩中,有三句寫到越王勾踐的強盛,最後一句才點出越國的衰敗景象,雖然表達的感情顯然不同,但在謀篇佈局方面又有相通之處,可以參看。

相關內容: 辛棄疾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詞問答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