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本站小編帶來陸游的《霜降前四日頗寒》原文及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霜降前四日頗寒》
【宋】陸游
草木初黃落,風雲屢闔開。
兒童鋤麥罷,鄰里賽神回。
鷹擊喜霜近,鸛鳴知雨來。
盛衰君勿歎,已有復燃灰。
詩詞大意:霜降來臨,大地一片蕭索,樹葉開始枯黃零落,天氣陰晴變換,年輕人播種麥子完後,鄰里們舉辦賽神廟會祈雨回來。秋雨欲來,魚兒們紛紛浮出來補充氧氣,引得蒼鷹盤旋,鸛雀鳴叫。自古以來盛衰枯榮是自然規律,請您不要悲觀哀歎,難道沒有聽說過死灰還有復燃的時候?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是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出身名門,少有才學,因長輩有功,以恩蔭被授予登仕郎之職,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出生於兩宋之交,成長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國家的不幸,家庭的流離,以及自己的宦海沉浮,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中年以前的氣勢豪邁、雄渾奔放、意境開闊,充滿了愛國激情和昂揚鬥志,老年則樸實恬適、清曠淡遠的園田意境,時而流露人生蒼涼的感慨和壯志難酬的英雄襟懷。
陸游是詩人之中比較長壽的,享年八十五歲,而且還是唐宋詩人之中創作最為豐富的詩人,近萬首詩詞,存世九千三百餘首,堪稱第一(乾隆寫詩四萬餘首,不過好像大家都不認為他是詩人,也沒有一篇值得玩味的作品,不過還是要佩服乾隆的欽慕漢文化不懈努力創作的韌勁。),而且其中不乏名篇,代表作有《示兒》、《遊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病起書懷》、《沈園二首》、《卜算子》(驛外斷橋邊)、《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釵頭鳳》(紅酥手)等等。
《霜降前四日頗寒》估計應該是陸游蟄居山陰時的作品,描述秋天霜降時分的景象,用語樸素自然,簡潔精煉,意境開闊,最後點出樂觀主題,表明詩人希望可以重新出山的內心願望。
「草木初黃落,風雲屢闔開。」,古人把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大意是陰曆九月中,凝氣結露成霜,草木枯黃,獸鳥捕獲食物準備過冬,蟄蟲們開始冬眠。秋末冬初,天氣變得陰晴不定,因而作者說「屢闔開」。
「兒童鋤麥罷,鄰里賽神回。」,小麥是兩大主食之一,冬小麥播種季節一般在霜降前,農諺有「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再晚就可能發不了芽,影響收成。過去古人大多靠天吃飯,種麥後需要雨水滋潤,因此就有祈雨一說,「賽神」在北宋時期比較流行,主要是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祈禱平安,求神降雨以達到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活動,人們把神靈抬起來遊行,敲鑼打鼓,表演節目,村鎮間相互比賽,非常熱鬧,這一形式一直流傳至今,現在不少地方還有賽神廟會。
「鷹擊喜霜近,鸛鳴知雨來。」,。頸聯對仗工整,措辭嚴謹,而且富有情趣和自然規律。秋天下雨,動物比人類更加敏感,即將下雨,空氣氣壓低,水中缺乏氧氣,魚類會游出來呼吸,因此鷹鸛一類的鳥兒會「守株待兔」,說明詩人觀察很仔細。
「盛衰君勿歎,已有復燃灰。」,尾聯點出這首詩的中心主題那就是不要因為秋天萬木蕭索的景象而感歎,不要因為自然地衰枯而悲觀,要知道,一枯一榮,一盛一衰,是自然規律,正所謂「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到了春天,自然會出現勃勃生機。人也如此,不能因為現在的困頓不得志而悲傷,說不定會有大展宏圖的機會在等著你。這裡引用的典故「死灰復燃」源自《史記·韓長儒列傳》,說的是西漢名臣韓安國犯法坐監,被獄吏田甲侮辱,「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燃)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無何,梁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史,起徒中為二千石,田甲亡走。」。
《霜降前四日頗寒》這首詩描述的是秋天的蕭瑟景象,然而傳遞的則是積極樂觀的向上精神,表明了陸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昂揚鬥志,心中依舊充滿「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為國報效的勇氣,變悲秋為壯懷,看鸛鷹知雨臨,寄托了美好的希冀和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