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 宋代詞人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詩詞賞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賞析:
在一片緊鑼密鼓的北伐聲中,當然能喚起恢復中原的豪情壯志,但是對獨攬朝政的韓侂胄輕敵冒進,又感到憂心忡忡。
這種老成謀國,深思熟慮的情懷矛盾交織複雜的心理狀態,在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裡充分地表現出來,成為傳誦千古的名篇,而被後人推為壓卷之作(見楊慎《詞品》)。
這當然首先決定於作品深厚的思想內容,但同時也因為它代表辛詞在語言藝術上特殊的成就,典故運用得非常恰到好處;通過一連串典故的暗示和啟發作用,豐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思想。
詞以「京口北固亭懷古」為題。京口是三國時吳大帝孫權設置的重鎮,並一度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生長的地方。面對錦繡江山,緬懷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棄疾這樣的英雄志士登臨應有之情,題中應有之意,詞正是從這裡著筆的。
孫權以區區江東之地,抗衡曹魏,開疆拓土,造成了三國鼎峙的局面。儘管斗轉星移,滄桑屢變,歌台舞榭,遺跡淪湮,然而他的英雄業績則是和千古江山相輝映的。劉裕是在貧寒、勢單力薄的情況下逐漸壯大的。以京口為基地,削平了內亂,取代了東晉政權。他曾兩度揮戈北伐,收復了黃河以南大片故土。
這些振奮人心的歷史事實,被形象地概括在「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三句話裡。英雄人物留給後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因而「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傳說中他的故居遺跡,還能引起人們的瞻慕追懷。在這裡,作者發的是思古之幽情,寫的是現實的感慨。
無論是孫權或劉裕,都是從百戰中開創基業,建國東南的。這和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於江左、忍氣吞聲的懦怯表現,是多麼鮮明的對照!
如果說,詞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還比較軒豁呈露,那麼,在下片裡,作者通過典故所揭示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隱了。
相關內容: 辛棄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