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本站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徐霞客的故事,歡迎關注哦。中國明朝地理學家。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屬江蘇)人。幼年好學,博覽圖經地誌。因見明末政治黑暗,不願做官,專心從事旅行。足跡所到,北至燕、晉,南及雲、貴、兩廣,旅途中備嘗艱險。其觀察所得,按日記載。死後季夢良等將他1613—1639年間日記,整理成富有地理學價值和文學價值的《徐霞客遊記》。
這篇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奇人」。
這位「奇人」奇在哪裡呢?
奇在終生熱愛旅行。他從22歲開始,直至54歲去世,不停地外出旅行。他到過江蘇、浙江、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貴州、雲南等省區。他到過三川(長江、黃河、珠江),到過五嶽(泰山、華山、恆山、衡山、嵩山)。要知道,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沒有飛機,沒有汽車,沒有火車,沒有輪船,除了小船等落後的交通工具之外,大都要靠兩隻腳行走。
這位「奇人」的旅行,十分奇特:他遇上高山,一定要登上頂;遇見山洞,一定要鑽進去考察一番。他不怕虎豹,不懼盜賊,不畏風雨,知難而進。他每天堅持記日記,把當天的見聞,詳細記錄下來。這些留下來的日記,就是那本「奇書」。
「奇人」叫徐霞客,「奇書」叫《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號。由於他的遊記用了徐霞客這名字,所以知道他本名的人倒不多。1586年,他出生於江蘇江陰,是一個世家子弟。
小時候,徐霞客就很討厭那些枯燥乏味的經書,卻愛讀那些歷史、地理和探險遊記。他嚮往瑰麗多姿的大自然。19歲時,他的父親逝世,家中只剩年邁的母親。他的母親很支持徐霞客,鼓勵他說:「志在四方,男子事也」。母親還親自為徐霞客收拾行裝。在這樣一位心懷寬廣的母親的積極支持下,徐霞客從22歲起開始作考察旅行。
徐霞客餐風宿雨,千里跋涉,很少騎馬、坐船,有時還要身背行李趕路。
他曾這樣說過:
「不避風雨,不憚虎狼,不計程期,不求伴侶。」
「遇有名勝之區,無不披奇扶奧,一山一水,亦必尋其源而探其脈。」
有一次,徐霞客來到廣西融縣的真仙巖,要到一個山洞裡考察,正好一條巨蛇橫臥洞口。徐霞客毫不在乎,從蛇身上跨了過去,逕自到洞裡考察起來!
又有一次,徐霞客來到湖南茶陵的麻葉洞前,要進洞察看。當地的好多人都勸他別去,據說洞裡有「神龍奇鬼」,會把人吃掉。徐霞客笑笑,坦然進去。他從來不相信有什麼神,也不相信有什麼鬼。當他從洞裡出來時,人們非常吃驚。當地人在那裡住了那麼久,還沒有一個人敢進去呢!
最感人的是,徐霞客在51歲的時候,還決定到西南地區去考察。當時,徐霞客約了三個同伴一起去。其中有一個叫作靜聞的和尚,和徐霞客志同道合,最為要好。然而,才走20天,有一個同伴就吃不消了,自管自回家了。在廣西南寧附近,靜聞不幸得病,死在途中。徐霞客安葬了靜聞之後,仍堅持旅行。這時,他的最後一個同伴吃不起苦,竟然偷了他的錢財,逃走了!徐霞客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依舊堅持考察,直到54歲時完成了西南考察,這才回家。
在這次西南長途旅行中,徐霞客幾度病重,三次絕糧。他的身體本來很健壯,經過這次長達4年的連續長途旅行,體質變得十分虛弱。回家後半年,就不幸病逝,終年只有55歲。他臨死時,床前還擺著從野外帶回來的岩石標本!
現存的《徐霞客遊記》,是後人根據徐霞客的日記整理、編印的,共10卷,60餘萬字。其實,這只是徐霞客遊記的一部分,其餘的都散佚了,非常可惜!
《徐霞客遊記》文字清新,是很有文學價值的散文。他把廣西桂林的江上奇峰,比為「青蓮出水」;而把風景綺麗的陽朔寫作「碧蓮玉筍世界」。
《徐霞客遊記》更重要的價值,是在科學方面。它是一部古代傑出的地理學著作。現在的《徐霞客遊記》,大部分是他51歲起的西南之行日記,其中詳細地記述了廣西的石灰岩地貌和巖溶景觀。巖溶,是一種特殊的自然現象:原來,雨水、河水裡,或多或少總溶有一些二氧化碳。當這些水流過石灰岩時,那二氧化碳就會和石灰岩(主要化學成分為碳鈣)發生作用,變成碳酸氫鈣溶解於水。於是,石灰岩被溶成奇形怪狀,還出現許多地下洞穴,這便是巖溶現象。
歐洲人愛士倍爾在1774年才進行巖溶考察(稱為「喀斯特地貌」),而徐霞客比他早了100多年。
徐霞客還詳細考察了廣西桂林的「七星巖」,把它寫入日記中。1953年9月,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對「七星巖」進行了勘察後,指出:「在320年前,霞客對這個洞穴所做的精簡生動的真實描述,至今還可以為我們研究洞穴時的對照參考。」
「奇人」徐霞客的一生,是不畏艱難險阻向科學頂峰不斷攀登的一生,值得我們學習。
「奇人」寫的「奇書」——《徐霞客遊記》,具有文學與科學上的雙重價值,永遠為後人所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