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林如海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賈府沒有侵佔林如海的遺產。林黛玉也沒有得到父親的遺產。事實是,林如海的財富,在他身後已經花完了。
林家肯定有家產,但是落不到黛玉手裡。你別忘了,林如海九月初三去世,報病的快卻是「冬底」才送到賈府的。也就是說,黛玉回到揚州,根本沒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林如海臨終,身邊有誰?「幾房姬妾」,還有幕僚清客,奴僕下人。他們之中,誰與黛玉有深厚的感情?誰會替黛玉考慮?
廢話,如果真有替黛玉考慮、又有能力的人,林如海又何必在妻子逝世不久,就急急地把女兒送到千里之外、托庇於賈母照顧?
於是林如海死後,就是各自為政。這些姬妾、幕僚、奴僕,看到靠山倒了,會不想想自己的未來、不趁機鯨吞財富嗎?他們會有這樣高尚嗎?
這個過程,林如海的財富會損失一批。
林如海沒有親兄弟,但是遠支的親屬還是有一些的。根據宗法與慣例,他們對林如海的財富也有繼承權。不相信?看看《醒世姻緣傳》,晁鄉宦死後,族人來搶掠,要把晁夫人「一條棍攆得她離門離戶」(就是淨身出戶),要完全霸佔晁家的財產。如果不是晁鄉宦的侍妾有孕,再清明賢達的地方官也沒辦法幫助晁夫人奪回家產。
如果這些「堂族」的兄弟子侄上門,就算有賈璉這個現任官員在場,也不得不分潤,給他們一些甜頭。而他們的上門鬧事幾乎是一定的——賈璉帶黛玉起身南下,秦氏病死,在她的喪事期間(書中寫了是七七四十九天)小廝昭兒回來報告「大約趕年底就回來」。為什麼這樣急?顯然是受了氣、遇到不快,才急著脫身返回的。
這樣一來,林如海的財產又要損失一部分。
前面說的姬妾奴僕,除了暗地裡侵佔,公開地,就沒有分得林如海遺產的權力嗎?如果他們留在蘇州守孝,肯定得給一筆安置費;如果他們被「打發了」,就需要給一筆遣散費。連王夫人見芳官出家,還「取了些東西繼賞了他們」,連晴雯死後,王夫人還「賞了十兩燒埋銀子」呢。賈璉到南方是客場,不付出一定代價,如何能夠善了?
如果換了精明苛酷的王熙鳳,可能會手緊一些,替林家撙節一點。但是賈璉,既沒有王熙鳳的才幹,又習慣於大手大腳地揮霍,「油鍋裡的錢還要找出來花呢」,怎麼可能勤儉節約?
也輪不到他勤儉節約。因為林如海的喪事,包括送靈回蘇州,到家鄉後的入土為安等等事宜,也需要大筆的銀錢花費。
辦喪事,一定是花錢如流水,但在這個前提之下,還是可豐可儉的。你見有幾家死個人,就一定破產的?但是賈璉面臨的情況不同,因為還有黛玉的撫養權問題。
黛玉探父,賈母「定要賈璉送他去,仍叫帶回來」。「送他去」是次要的,「帶回來」才是關鍵。上次接黛玉進京,賈母只「遣了男女船隻來接」,為什麼這次一定要賈璉去?
因為賈母已經料到林如海的死亡,而林如海死後,被侵佔剩餘的遺產,是和黛玉的撫養聯繫在一起的。也就是說,誰撫養黛玉,誰就能合理地佔有林如海的遺產。
在宗法社會,林家的親戚再遠,也比賈家撫養黛玉更合法合理。正如紫鵑所說:「終不成林家的女兒在你賈家一世不成?」「斷不肯將他家的人丟在親戚家,落人恥笑」。賈家再親也是「親戚」,林家才是自己家。
所以林如海的這些「堂族」一定會爭奪黛玉的撫養權,雖然明知道他們醉翁之意不在酒,想的是遺產而不是遣孤。賈璉把黛玉「帶回來」,本身就是仗勢欺人,哪怕他和賈府是真心為黛玉的幸福。賈母派賈璉去,也就是讓他「仗勢欺人」——又是表哥,又是官員,總比奴才有更「勢」吧?
賈璉爭取黛玉的撫養權並不佔理。為了避免麻煩,他一定要讓林家宗親主動放棄。而讓他們放棄的唯一辦法,就是花光林如海的遺產:沒錢了,就不會有人爭取撫養權了。
賈璉憑什麼花光林如海的遺產?辦理喪事是唯一的借口。即使有人阻止他的奢靡,他也可以用「放心!林妹妹以後由我們賈家來養,我們家養得起!」這樣豪爽的語言懟回去。而這種不掏自己腰包的豪爽,賈璉一定樂於作為。所以他一定會把「油鍋裡的錢還找出來花呢」的性格發揮到淋漓盡致,在林如海的喪事上極盡奢華,有多少錢花多少錢,把可控的林如海遺產全部揮霍乾淨,才能杜絕林家宗親的口舌,完成把黛玉「帶回來」的任務。
他做到了。把黛玉帶回來了,就說明賈璉已經把林如海的遺產全花光了。
在這個過程中,黛玉只能贊同賈璉的做法,因為她知道留下一分錢,也可能讓自己落到陌生的「叔叔」「伯伯」手裡。但是她絕不會毫無觸動,因為她是親眼看到賈璉的揮霍導致了自己的「一無所有」。
因為有這樣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感受,一向不管事的黛玉才會說出「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的話來。
但是林黛玉無法阻止林家的「後手不接」。林黛玉也不能阻止賈家的「後手不接」。
分析歷史、汲取經驗教育,可以幫助人預知示來。
但預知了未來,也未必能改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