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風水洞作【宋代】蘇軾,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四大從來都遍滿,此間風水何疑。故應為我發新詩。幽花香澗谷,寒藻舞淪漪。
借與玉川生兩腋,天仙未必相思。還憑流水送人歸。層巔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上片著重寫風水洞中清美的境界。開頭兩句緊扣題目中「風水」二字落筆,以議論領起全詞:「四大從來都遍滿,此間風水何疑!」這是用佛家的眼光觀照自然,是對「風水洞」之所以得名的一種詮釋。毫無疑問,這是詞人接受了佛家宇宙觀的一種體現。詞人彷彿接觸到了「源頭活水」由此獲得了創作的靈感:「故應為我發新詩。」而後著力寫詞人在風水洞發現的別具美感的景物:「幽花香澗谷,寒藻舞淪漪。」這兩句扣住了風水洞「流水不竭」、「清風微出」的特點,結合著詞人的視覺感受和嗅覺感受,寫出了一個藏嬌蘊秀、清美絕人的境界,多少也帶有「妄意覓桃源」(《風水洞二首和李節推》詩)的思想傾向。
下片自抒所感,並寫出出洞後所見。「借與玉川生兩腋,天仙未必相思。」這兩句是想像,是誇張,實際上表達了對風水洞中「水」的極度讚賞,又很有幽默感。以下轉到寫出洞歸來。「還憑流水送人歸」一句,承上轉下,點出一個「歸」字,而且運用擬人手法,把「流水」以至風水洞都寫得富有人情味,詞人此行的滿足和快樂也就見於言外了。篇末兩句承上「歸」字,寫歸途中的景物「層巔余落日,草露已衣。」詞人通過景物描寫,表明己到了傍晚時分,詞人白天在風水洞逗留的時間之長,就可想而知了。倘若仔細品味,夕露「沾衣」的話興許還另有一層深意在。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五首》之三中描寫了自得其樂的勞動生活,後半首寫道:「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該詞在模山范水與紀游之外,還隱隱流露出超脫的審美趣味以及對人生自由境界的追求。
全詞由遊覽而至生出歸田園的意向,結尾處意蘊深厚,既是情緒流程的歸宿,也是詞人的終生追求。寫景、抒情、議論都是詩歌創作中常見的表現方法,該詞將寫景、抒情、議論結合了起來,也可以說是詞的詩化的一個具體表現。
相關內容: 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