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來之食,拼音是jiē lai zhī shi,嗟(jie皆〉,不客氣的招呼聲,意思是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出自《禮記·檀弓下》。那麼典故嗟來之食的主人公是誰呢?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1、嗟來之食出處
《禮記有餓者豕袂輯屨,賄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會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2、嗟來之食的典故
春秋時候,齊國發生了嚴重的饑荒,不少人餓得奄奄待斃。有個叫黔敖的富人,想發點「善心」,做點「好事」。他在大路旁擺了些吃的東西,準備施捨給挨餓的人。
一天,—個餓得不像樣子的人,用袖子遮著臉,拖著破鞋子,瞇著眼睛走了過來。黔敖左手拿著食物,右手端著湯,沒等那人走近,便傲慢地吆喝道:「喂!來吃吧!」(「嗟!來食!」)他滿以為那個餓漢會對他感恩不盡。
可是事情不像齡敖所想的那樣。只見那餓漢抬起頭來,抖了抖衣袖,輕蔑地瞪了黔敖一眼。他說」我就是因為不吃『嗟來之食』才餓到這種地步的。收起你那假仁假義的一套吧!」說罷,他頭也不回地走了。
黔敖碰了一鼻子灰,三步並作兩步地趕上去,向餓漢賠禮道歉,還請他把東西吃掉。那個有骨氣的餓漢怎麼也不肯吃他的東西,最後寧願飢餓至死。
相關內容: 歷史文化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