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對處於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的女子而言,是一等一的大事,她們很多人將一生的幸福都寄予在婚姻上,將其視作全部生命的人也不在少數。元代有一位女詩人,她不僅自己的婚姻生活十分幸福,還主張'剷除舊習,脫棄凡近',寫下詩作警醒世人要有正確的婚姻觀,她就是鄭允端,被後人譽為「女中之賢智者」。
鄭允端,字正淑,她的先祖是宋朝時期的宰相鄭清,因為祖父擔任吳郡通判,而舉家遷居吳郡。鄭家是儒學世家,也是十分富有的一個家族,有半州之目,時人稱之為「花橋鄭家」,其富有程度與聲望可見一斑。作為書香門第的千金小姐,鄭允端從小就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對詩詞歌賦頗有研究,尤其擅長詩歌,年輕時便寫下不少優秀詞作。
到了待嫁的年齡,鄭允端的父母為她尋得一樁好親事,將她嫁給了同郡的施伯仁。施伯仁同樣出身於書香門第,他博學且儒雅,與鄭允端一樣擅長詩文,這是一樁門當戶對且志趣相投的完美婚姻。婚後,夫妻二人相敬如賓,常常詩文唱和,婚姻生活十分幸福。
二人本以為能一直幸福、平淡地相伴度過一生,誰能想到元末戰亂突然爆發。至正十六年,張士誠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破吳郡等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鄭允端與施伯仁的家被洗劫一空,頓時一貧如洗。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鄭允端得了重病,貧病交加之下,沒多久便悒悒而卒,年僅三十歲。
鄭允端雖然不幸早逝,但是她的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實踐,業績都十分可觀。施伯仁對於愛妻的早逝悲痛不已,決心將亡妻的詩作整理成冊,讓她的文學作品流傳下去,永遠閃耀著光輝。鄭允端的作品在施伯仁的精心整理下被編輯成冊,名《肅庸集》一卷。這部詩集在戰亂中幾經顛簸,有一大半都已散失,僅留下百餘首詩。明朝嘉靖年間,施伯仁的第五世孫施仁將這些殘篇刊印成冊,後經清代的《四庫全書》傳世至今。
雖然鄭允端沒有留下更多的相關事跡,但是她依舊是元代存詩最多的女詩人,也是最令人難忘的以為,她的詩作,將永遠的活著。
最後欣賞一下鄭允端的一首著名詩作,她警醒世人不要因為貪圖一時的榮華富貴而毀了自己一生的幸福,要有正確的婚姻觀。
《吳人嫁女辭》 鄭允端
種花莫種官路旁,嫁女莫嫁諸侯王。
種花官路人將取,嫁女王侯不久長。
花落色衰情變更,離鸞破鏡終分張。
不如嫁與田舍郎,白首相看不下堂。
相關內容: 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