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詩文賞析之七哀詩三首·其一,王粲在詩中用了什麼藝術形式?

魏晉詩文賞析之七哀詩三首·其一,王粲在詩中用了什麼藝術形式?

魏晉詩文賞析之七哀詩三首·其一,王粲在詩中用了什麼藝術形式?

詩壇

七哀詩三首·其一,兩漢王粲,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七哀」,《文選》六臣注呂向注云:「七哀,謂痛而哀,義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聞見而哀,口歎而哀,鼻酸而哀。」這是望文生義。元人李冶《敬齋古今黈》云:「人之七情有喜、怒、哀、樂、愛、惡、欲之殊,今而哀戚太甚,喜、怒、樂、愛、惡、欲皆無有,情之所繫惟有一哀而已,故謂之七哀也。」亦頗牽強。《七哀》是樂府歌辭,今人余冠英說:「所以名為『七』哀,也許有音樂上的關係,晉樂於《怨詩行》用這篇詩(指曹植《七哀》)為歌辭,就分為七解。」(《三曹詩選》)較有道理,可以參考。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西京,指長安。東漢都城洛陽,洛陽在東,長安在西,故稱長安為西京。豺虎,指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人。長安亂得不成樣子,是因為李傕、郭汜等人正在作亂,他們大肆燒殺劫掠,百姓遭殃。這兩句寫社會的動亂。詩人正是在這種動亂之中離開長安的,這裡交代了詩人離開長安的原因。

「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這裡點出詩人離開長安以後的去向。「復」,值得注意,這說明詩人的遷徙不是第一次。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脅迫漢獻帝遷都長安,驅使吏民八百萬人入關,詩人被迫遷移到長安,此時為了避難,又要離開長安。這個「復」字不僅表現了眼前淒楚的情況,而且勾起了悲慘的往事,蘊涵著無限的感慨和哀傷。「中國」,中原地區。我國古代建都黃河兩岸,因此稱北方中原地區為中國。「荊蠻」,指荊州。荊州是古代楚國的地方,楚國本稱為荊,周人稱南方的民族為蠻,楚在南方,故稱荊蠻。這兩句是說,離開中原地區,到荊州去。這是因為當時荊州沒有戰亂,所以很多人到那裡去避亂。王粲因為荊州刺史劉表,與自己是同鄉,而且劉表曾就學於王粲的祖父王暢,兩家有世交,所以去投靠他。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寫離別時的情景。這兩句是互文,「悲」的不僅有「親戚",還有「朋友」;「相追攀」的也不僅有「朋友」,還有「親戚」。詩人描寫送別時的表情和動作,固然是為了表現詩人和親戚朋友的深厚感情,更重要的是製造一種悲慘的氣氛,使人感到這是一場生離死別。

詩人離開了長安,離開了親戚朋友,一路上見到的景象觸目驚心:「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見到的是纍纍的白骨,遮蔽了無垠的平原。這是「豺虎」作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這場戰亂造成的悲慘景象,曹操《蒿里行》寫道:「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所詠是同樣的情景,可以參閱。以上是「鳥瞰」,下面六句寫的才是典型事例:「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淚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這六句同樣緊承「出門無所見」。詩人見到的不僅是「白骨蔽平原」,還有「饑婦人」棄子的事。婦人愛子,這是正常現象;婦人棄子,這是反常現象。這種反常現象的產生,是由於戰亂。因此,詩人以慘絕人寰的事例深刻地揭露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鮮明而生動,催人淚下。吳淇說:「『出門』以下,正云『亂無象』。兵亂之後,其可哀之事,寫不勝寫,但用『無所見』三字括之,則城郭人民之蕭條,卻已寫盡。復於中單舉婦人棄子而言之者,蓋人當亂離之際,一切皆輕,最難割者骨肉,而慈母於幼子尤甚,寫其重者,他可知矣。」(《六朝選詩定論》卷六)張玉谷說:「『出門』十句,敘在途饑荒之景,然臚陳不盡,獨就婦人棄子一事,備極形容,而其他之各不相顧,塞路死亡,不言自顯。作詩解此舉重該輕之法,庶幾用筆玲瓏。」(《古詩賞析》卷九)都道出了這種寫法的藝術特點。這種寫法對杜甫是有影響的,所以何焯說:「『路有饑婦人』六句,杜詩宗祖。」(《義門讀書記》卷四十六)

婦人棄子的慘景,使詩人耳不忍聞,目不忍睹。所以他「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這表現了詩人的哀傷和悲痛。詩人乘馬繼續向前行進。「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霸陵,是漢文帝劉恆的陵墓所在地,在今陝西長安縣東。漢文帝是漢代的明君,史書上讚他「以德化民,是以海內殷富」(《漢書·文帝紀》),有所謂「文景之治」。詩人南登霸陵高處,回首眺望長安,自然會想起漢文帝及「文景之治」。如果有漢文帝這樣的賢明君主在世,長安就會不如此混亂、殘破,百姓不至於顛沛流離,自己也不至於流亡他鄉。登霸陵,眺長安,詩人感慨萬端。

「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連同上面兩句,同為全篇的結尾。下泉,是《詩經·曹風》的篇名。《毛詩》序云:「下泉,思治也。曹人……思明王賢伯也。」「下泉人」,指《下泉》詩的作者。面對著漢文帝的陵墓,面對著動亂的社會現實,詩人才懂得《下泉》詩作者思念明王賢君的急切心情,因而從內心發出深深的哀歎。張玉谷說:「末日『南登』『回首』,兜應首段。『傷心』『下泉』,繳醒中段,收束完密,全篇振動。」(《古詩賞析》卷九)方東樹也說:「『南登霸陵岸』二句,思治,以下轉換振起,沉痛悲涼,寄哀終古。」(《昭昧詹言》卷二)都指出了此詩結尾的藝術效果。

這首詩寫得悲涼沉痛,真切動人,是建安詩歌中的名作。方東樹評為「冠古獨步」,不是沒有道理的。

相關內容: 王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詩壇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