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書畫等各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蘇軾所作的《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吧。
曠達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方式,是一種內在涵養,更是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有了曠達的生活態度,生活才會少了很多煩惱。人生短暫,不要讓自己活的太累,擠不進的世界,不要硬擠;做不來的事情,不要硬做。要隨時保持曠達的心境,才能樂觀面對生活,開啟詩意人生。
這裡有一種曠達叫蘇軾,苦中尋樂,成就詩意人生。蘇軾歷來以曠達著稱,並以其曠達的人生風格影響著後世的文人和文壇。但蘇軾的曠達並非消極避世,更不是玩世不恭,而是以一種超然物外的心境,積極入世,去實踐他濟世安民的理想。簡單來說,就是蘇軾始終能以寬廣的心胸坦然面對一切坎坷,並能在坎坷中找到生活的樂趣和希望。這也是蘇軾深受世人敬仰和喜愛的地方。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當時剛任湖州知州的蘇軾,對「王安石變法」有不同意見,於是給宋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不料卻因表中「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等話,被「王安石變法」的支持者利用,說他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死有餘辜。於是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便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台詩案」。
這個案件差點要了蘇軾的命,幸好宋代有不殺士大夫的國策,加上許多元老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蘇軾這才保住了性命。但活罪難逃,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但這個職位一無實權,二還要受當地官員的監視。所以剛到黃州的蘇軾,一度心灰意冷。但此次打擊,也成了蘇軾一生的轉折點。
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這是蘇軾來黃州的第三個年頭。他在長江邊上的小城裡有了一處棲身之所一一臨皋,有了一塊自己開墾的土地—東坡,有了一座飲酒賦詩的勝地—雪堂,還有一個來往古今、暢想神遊的舞台赤壁長江。蘇軾在黃州城每天來往於三個不同的地方,週而復始:白天解決溫飽躬耕東坡,傍晚飲酒賦詩駐足雪堂,深夜沉思酣睡回到臨皋。三個時空的轉換,如同經歷了一次從肉體到精神的穿越,頗具某種哲學的意味。
黃州時代的蘇軾,經歷了思想的巨大轉變。雖然在此地只有大概四年多一點的時間,但卻從一個象牙塔中的士子,真正經歷了人生的波瀾而轉變為曠達的成熟之人。在這裡,他有時布衣芒屩,出入於阡陌之上,有時月夜泛舟,放浪於山水之間,從大自然中尋求美的享受,領略人生的哲理。所以在這裡,在汗水的澆灌下,在這一方山水的滋養之下,蘇軾完成蛻變。
在黃州期間,蘇軾以詩詞記錄自己的思想生活,寫下了無數經典的優美名篇,其中最著名的有《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等。而最具生活氣息和哲學味道則有《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我們來想像一下這首詞的故事:
月朗星稀,清風徐來的夜晚,蘇軾約了三五好友在東坡飲酒,時而高歌歡唱,時而舞劍弄影,不知不覺蘇軾醉倒桌旁。蘇軾被好友們的歡歌笑語吵醒後,又捧起酒杯豪飲,醉了就睡,醒了再喝。不知什麼時候,好像是三更天了吧,蘇軾從酒醉中醒來,友人們已經散盡,留下了一桌狼藉訴說著剛才的歡樂,蘇軾半醒半醉的回來家裡。此時,柴門緊閉,醉扣柴門,卻沒有人來開門,裡面傳來陣陣呼嚕的聲音。
罷了,罷了,索性去江邊走走。秋天的夜晚格外清涼,天空中繁星點點,蘇軾拄著枴杖站在江邊,靜靜地聽那江水聲。夜,是靜謐的夜,江水,也沒有了往日的波瀾壯闊,月光灑在江面上,秋風拂過,陣陣漣漪飄向遠方。
蘇軾的思緒也到了遠方。回憶過往,我之所以落到這番田地,是因為自己總覺得聰明過人,才華出眾,每每不顧他人的感受到處顯擺,與人結怨,以至於身陷囹圄,險些丟掉性命,而今被發配黃州,甘心做一個老農!應該是我的慾望太多吧,想實現自己的抱負,想施展自己的才華,卻不懂得變通!什麼時候才能擺脫這些虛名啊!此刻,風漸停了,水面也逐漸平靜了,蘇軾的酒也漸漸醒了。此刻真的想駕上一葉扁舟,從此歸隱,做一個方外之人,人間瑣事不再理會!
人生在世,有時真的身不由己。我們能夠做的,也許就是不再為功名利祿而奔競鑽營,只為自己活著。如果能夠像蘇軾一樣,趁著夜深、風靜、江波坦平,駕起小船從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餘生,那也挺好!
人之最大的不自由,是心靈的不自由。如果心靈沒有達到自由的境界,身到何處,也是不自由。做一個曠達的人,才能真正獲得自由,才能看透生活,認清生活,熱愛生活。成熟的人不問過去,聰明的人不問現在,曠達的人不問未來。願你做一個曠達的人,活出自己,活出精彩。
相關內容: 蘇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