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離作》唐代戎昱所作,呈現一個初經離別、才嘗相思滋味的少婦形象

《別離作》唐代戎昱所作,呈現一個初經離別、才嘗相思滋味的少婦形象

《別離作》唐代戎昱所作,呈現一個初經離別、才嘗相思滋味的少婦形象

古代典籍

戎昱,生卒年不詳,中唐詩人,他的詩作較為注重反映現實,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戎昱所作的《別離作》吧。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可是,人生卻總是那麼無奈,相聚和分離,恰似兩條平行線,始終伴隨在我們的周圍。離別有長有短,短者則生離:「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杜甫《贈衛八處士》);長者則死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今天我們欣賞一首唐朝詩人的所寫的小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僅僅20個字,卻把一個未經人事,不曉別離苦楚的少婦形象,給描摹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別離作》

【唐】戎昱

手把杏花枝,

未曾經別離。

黃昏掩門後,

寂寞心自知。

戎昱,荊州(今湖北江陵)人。少年時就參加科舉考試,進士落第之後,曾遍遊山川。他的詩歌作品,題材比較廣泛,內容相對豐富,他的代表作品《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手把杏花枝,未曾經別離」,少婦手中一邊玩弄著杏花,一邊送別自己的丈夫。或許,兩個人才剛剛新婚不久,所以,還從來都沒有經歷過分別,沒有嘗到過離別的淒苦滋味。

詩人似乎放棄了細枝末節,開宗明義,直接就寫兩個人分別時的場景,非常直白的切合詩題。並且,詩人沒有使用繁瑣又華麗的字詞,也沒有去精緻地勾勒其他的場面,僅是刻畫了主人公一個「手把杏花」的動作,就把她未經人事的心態,嬌羞的小模樣,給準確地抓拍了下來。

「黃昏掩門後,寂寞心自知」,時間不斷流逝,今天的時間彷彿比往常要跑得更為快速,忽然就來到了黃昏時候,當她輕輕關閉上房門的瞬間,身體無奈地背靠門後,有一種叫做寂寞的東西,突然鑽進了自己的內心。

又是一個簡單而細膩的動作描寫,沒有半點多餘的贅述,詩人似乎十分善於使用這種藝術技巧,就像他人所說「增之一分則太多,減之一分則太少」。有時候,準確和精煉,是可以勝過千萬句譬喻的。因為,直截了當的力量,就像拳擊中的直拳,有力而兇猛。

本詩文筆簡練,純用白描寫法,僅僅通過「手把杏花」、「黃昏掩門」這兩個單純的動作,就生動逼真地呈現了一個初經離別、才嘗相思滋味的少婦形象。正因為文辭淳樸,毫不花哨,沒有更多技巧來喧賓奪主,卻剛好能夠取得一定的藝術效果,從而精確凸顯詩歌所要表達的真正內容。

相關內容: 戎昱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