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雲卿,字升之,唐朝時期詩人,與杜甫交好。他的詩作樸實無華,反映了社會現實。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孟雲卿所作的《寒食》吧。
多少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就像夢境一般使人恍惚迷離,無論是燦爛抑或是凋零,不管是美好還是醜惡,一切都將慢慢地湮沒在歲月的長河裡面,悄悄地灰飛煙滅,風雲流散。那些令人驕傲或失意的,又或者是讓人恐懼和憤怒的,都將成為時代背景上的一抹灰暗的印象,模糊不清。
偉大屬於過去,也屬於今天,更會屬於未來,抱有此種信念上的堅定性質,我們一直都在創造或者毀滅。奇跡來自於我們,而恐怖也來自於我們,我們這群矛盾的結合體。忍看佳節成黃花,明朝美酒酬壯志,一切都有定數。
《寒食》
【唐】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
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
不獨明朝為子推。
孟雲卿(725-?),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郡望平昌(今山東商河西北)。天寶中應進士試落第,與元結、杜甫、薛據、韋應物等詩人友善交遊。永泰二年,為校書郎,將往南海之際,元結作《送孟校書往南海詩序》相送。他詩宗陳子昂、沈千運,關心民瘼,注重現實,詞氣怨惻,工五言詩。《全唐詩》存詩一卷。
「二月江南花滿枝「,寫記憶之景象。時間:二月;地點:江南。江南勝地,二月佳景,風是悄悄的,雨是細細的。入目的綠樹,花團錦簇,那些花兒趕著趟兒地盛開著,像一個個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活潑可愛。
可惜這一切美麗的景象,並非詩人現在所處的實景,而是出現於他的回憶這個過程之中的。這裡的描寫越加美好,越加妍麗,將會產生強烈的差異性,凸顯出來現實狀況與曾經生活環境的天壤之別。
這種巨大的差異性其實是詩人故意營造的,用優美的畫面進行襯托,以此顯示自身所處的困境。過去越美好,現在就會被映襯得越窘迫。以樂襯悲苦之意,詩人倒是深得三昧。
「他鄉寒食遠堪悲」,寫當前之困窘。這裡也是具有時間性的。時間:寒食;地點:他鄉。一切與上一句相比,都顯得格外模糊不清。留存在心底的,僅僅只有一個念頭「遠堪悲」。遠離家鄉的憂怨與悲傷,分外打擊脆弱的心靈。或許,這些都是詩人需要的效果。
回憶中的印象總是深刻的,因為他永遠都將是美好的象徵。而反觀當下,悲苦愁緒的產生,卻使其無法專心去注意身邊的周圍環境。所以,現在是美麗,或是醜陋,都是不重要的。他仍然生活在自己的回憶生活場面之內,難以自拔。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這兩句實際上是承接上句而來,專注描寫「堪悲」之真實現狀。寒食和子推,涉及到中華傳統節日。寒食節,作為中華民族最大的一個祭奠節日,流傳達到2600多年的歷史。後來,才隨著時代的變化慢慢地融化到清明節裡。
子推,全名介子推,春秋時期人物,一代忠臣,在晉文公落難沒有發跡之時,一直伴隨左右。等到晉文公上位之後,卻能擯棄名利,捨棄富貴,攜母親隱居綿山。晉文公為了逼迫介子推下山,令人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下去,最終抱樹而被燒死。後來,晉文公紀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不起煙火,僅食冷物,是為「寒食節」。
詩人在這裡卻很直白,他說自己之所以沒有起火,其實並不全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的緣故,更多的是因為自己的貧困才導致沒有辦法燒火做飯。此處有一個「明朝」,看來詩人家裡斷了煙火提前了一天,果然是自身貧苦的原因。
詩人身逢寒食,本身又在他鄉,遠離故土千萬里之遙,內心本就惶惑而又淒涼,如今回顧冬日幸福的場景,返回當前現實中的悲苦情況,想來他所傷痛的不僅是離鄉之悲,懷親之苦,更多的應該還有身世的雨打風吹,抱負凋零之哀歎。
所以,本詩就其題目《寒食》猛然看上去,似乎是吟詠寒食節日,實質上卻是借此來吐露自己本身所處現實環境的困苦與窘迫遭遇。這是詩人的無奈之舉,也是命運難以擺脫的枷鎖,就像「生存或者毀滅」一樣,無論如何唯有「挺住」方才能夠「意味著一切」。
相關內容: 孟雲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