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首秋輪台》:此詩為詩人抒寫久居邊塞的惆悵心情

岑參《首秋輪台》:此詩為詩人抒寫久居邊塞的惆悵心情

岑參《首秋輪台》:此詩為詩人抒寫久居邊塞的惆悵心情

古詩賞析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文學創作方面,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岑參的《首秋輪台》,一起來看看吧!

首秋輪台

岑參〔唐代〕

異域陰山外,孤城雪海邊。

秋來唯有雁,夏盡不聞蟬。

雨拂氈牆濕,風搖毳幕膻。

輪台萬里地,無事歷三年。

《首秋輪台》這首五律於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詩人居輪台時所作。詩人於公元754年赴北庭,至今已歷三年,詩中描繪初秋邊塞景物,抒寫久居邊塞的惆悵心情。

詩的開頭面句從地點「輪台」落筆寫。地為「異域」,城為「孤城」,而又位於明山之外,雪海之邊,兩句互相補充,各分三層以寫邊地荒遠苦寒,起調極為沉重。

詩的次兩句則從時間「首秋」落筆寫。「秋來」和「夏盡」點明「首秋」,雁為北地之氏「唯有雁」照應「孤城」二字;蟬為家鄉之物,「不聞蟬」照應「異域」二字。「唯有」、「不聞」。從所見所聞,一正一反兩個方而來寫邊地荒遠苦寒。

詩的五、六兩句從居住環境方面寫。邊地的秋風秋雨侵襲著詩人居住的蓬帳,氈牆已經潮濕,帳幕發出胞氣。上句景物訴諸視覺,下旬景物訴諸嗅覺,可見詩人置身子怎樣的氛圍之中。一「撈」一「格」,寫邊地初秋氣候的惡劣,點染秋景氣氛,勾劃出一個極為淒苦的環境。

詩的最後兩句仍從地點時間兩方面著筆來寫。「輪台萬里地」,寫邊塞地點之遠;「無事歷三年」,寫戍邊時間之長。環境苦寒,秋日又至,家鄉萬里,歸去無期,思念家鄉宅切是不言而喻的。因面這兩句實為詩人之所感。

這首詩由詩人所居異域而及詩人首秋所見,而及詩人邊地所居,而及詩人心中所想,由遠及近,層層寫攏來,久居邊塞的苦悶心情在首秋輪台的景物描繪中得到自然而又含蓄的表露。

首句為地理環境,異域,有別於內地,且在陰山之外;孤城雪海,竟然為沙漠之中的一塊綠地。次句為氣候環境,輪台之夏和秋季很短,夏季聽不見蟬鳴,秋季看不見大雁,一不留神便進入冬季。三句為居住環境,住用氈帳,不防雨。結尾為總結感歎,茫茫萬里遼闊之輪台,白白在這呆了三年。能看出來,岑參此時有些傷感,不知是對此西域輪台不滿意,還是因為未能建功立業長歎息。

輪台為古單于之地,風物民俗盡殊,即古之所謂異域。作者《輪台即事》破題即曰:「輪颱風物異,地是古單于。」即寫其風物之異,與異域之感。結句平實,然平中有奇,實中有虛。無事而於此偏遠荒漠之地度過三年。其難熬可知,其感觸可會,句外有無窮之意。

相關內容: 岑參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賞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