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畫家是南宋人。他本來是個落魄書生,只能廉價出賣自己的作品,在宋徽宗時代成為了官方畫家。1127年,南宋都城失守,皇帝不得不下令南渡。戰爭的暴亂引起了人們的慌亂,李唐一時之間變得更加落魄了,他逃到了杭州繼續賣畫為生。在他八十歲的時候,他經過人的推薦繼續進入南宋畫院當官。
李唐畫家擅長畫山水畫。他改變了前人的畫法,開創了南宋水墨雄壯古樸的一派,顛覆了世人對水墨畫清淡的印象。他年邁的時候畫法也返璞歸真起來,常常用簡練的線條描繪出複雜的事物。大斧劈皴畫法由他所創,這種畫畫方式適合表現大面積的山水,畫的時候,毛筆要與紙張垂直落下,能夠一筆同時表現不同的形狀,最後墨跡效果給觀賞的人帶來磅礡的感覺。他晚年畫的山水畫給人立體感很強,水就像是真的在流動。
李唐畫家圖像
李唐也擅於畫人物。他一開始的時候就拜了龍眠居士為師,居士在白描人物方面堪稱是當朝第一,頗具影響。很快李唐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喜歡把人物的衣褶用剛硬的畫法描述,這樣他的畫比人家的多了幾分現實風格。這樣的一種畫法在南宋流傳開來,對後人也產生了很大影響。他畫牛也很厲害,能夠活靈活現地畫出牛的各種姿態。他的傳世名作《采薇圖》被收藏於故宮博物館。這幅圖是他嘔心瀝血之作,借兩個古人寧可餓死也不願做大逆不道的事來讚揚有氣節的人,諷刺當朝向賊寇投降的行為。
李唐作品
李唐作品都是經典作品,多被收藏於故宮博物館。李唐作品不僅體現了作者技藝高超,而且也帶著極為強烈的愛國情感。李唐在人生到達巔峰時,北宋遭遇最大恥辱,皇帝被金人擄走。他作為技法高超的畫家也被金人所擄,其實金人崇拜漢家文化,李唐在金國是可以過錦衣玉食的生活的,但他半路逃跑了。
經過一番顛沛流離後,他輾轉來到杭州。因為他自身是有民族氣節的,很鄙視那些北宋降臣,後來他的畫都具有諷刺意味。《采薇圖》就是寄居這樣情感的一幅作品。畫中描繪的是一個悠久的故事。伯夷想要讓弟弟按照父親的遺願繼承王位選擇離開,可是叔齊認為王位應該由長子繼承,在得知哥哥跑了之後,決定去找哥哥和他一起離開。他們兩人來到西昌生活。知道姬發要攻打商朝,兩人認為於理不合前來勸阻。但姬發最終還是取代商朝建立了周朝,伯夷和叔齊寧可到山上餓死也不願意當周朝的臣子。他們的行為得到了後世的推崇,李唐描繪這幅畫就是對苟且偷生的官僚階級最辛辣的諷刺。
李唐作品圖片
除了這幅畫,他的《晉文公復國圖》也表達了愛國思想。這幅作品採用了連環繪畫的形式,被分成了六個部分。繪畫講述的是晉文公被放逐了十九年後回國即位的故事。它繪於北宋末年,其中所有的人物都刻畫得細緻入微,線條運用得恰到好處。作者盡量去還原春秋服飾。這幅畫旨在激勵世人應該要不辭辛勞為復國而努力。
上面的兩幅作品都是人物畫,李唐的山水圖《煙寺松風》、《清溪漁隱》、《長夏江寺》、《煙寺松風》等也都意境高遠,是南宋水墨畫中的瑰寶。
相關內容: 李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