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月的結局是怎樣的?如何評價麝月?麝月人物分析是怎樣的?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紅樓夢麝月簡介
麝月,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人物,是主人公賈寶玉身邊一等丫鬟。怡紅院裡的四大丫鬟之一,她在書中的出場並不多,但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角色,因為她是唯一一個見證了賈府的走向衰敗的全程、目睹了女兒的薄命的命運。
在高鶚續書的後40回,是寶玉寶釵落魄後依然還在身邊服侍的重要人物,故為:「開到荼蘼花事了」,但是即便是這樣寶玉依然離開二人,出家為僧。
麝月的結局
麝月名至奇,內涵豐富。《玉台新詠》云「金星與婺女爭華,麝月共嫦娥竟爽」,麝月之名蓋出於此。麝月本指鏡子,此句指代月。書中兼用兩意。
《紅樓》評詩「一物珍藏見至情」末句「雲自飄飄月自明」,其中之月當暗指麝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之嫦娥就是指月。但是「麝月共嫦娥竟爽」一句必要弄清才行,因為它極有可能隱含麝月真相。
吳世昌先生曾說麝月就是一面鏡子,其論頗窺真趣。麝月正是來照賈府的衰敗的,風月寶鑒有正反兩面,脂硯曾舉「好知青塚骷髏骨,就是紅樓夢裡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麝月在前八十回中皆是正面,所以前半部說的是風花雪月,後半部變故迭起,即為反照。風月寶鑒的作用就是這個。13回「賈天祥正照風月鑒」直指賈府之衰,賈瑞死是賈府敗的徵兆,可卿死是影射風月繁華惡兆。
賈府之敗由麝月做見證人,這是很可玩味的。「開到荼縻花事了」說的是荼縻花開得最晚,在群芳歸位之後。「開到荼縻花事了」句出自宋代王琪《春暮游小園》詩,東坡詩云「荼縻不爭春,寂寞開最晚」,正是「麝月共嫦娥竟爽」之意。任拙齋詩云「一年春事到荼縻」,其意更為明顯。荼縻乃是送春之花,而荼縻正是麝月的象徵。
我們看63回眾人抽籤的事,其先後是有順序的。麝月在寶釵、探春、湘雲、李紈之後抽籤,是說湘雲在他們之後死。
麝月掣簽,上有「韶華勝極」四字,又註:在席各飲三杯送春。勝極豈非春之盡乎?物極必反。送春,即是送三春之意,有云「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也可互相參照。三春去,麝月必返矣。
我們分析一下「開到荼蘼花事了」句。「花事了」三字猶可玩味。花既可指群芳,又可指花襲人,其實還可指花芳官。什麼事了?自是花襲人出嫁事。
一到花襲人出嫁,麝月就要走了。但是脂硯有言「(襲人走時)好歹留著麝月」,可見麝月此時並不離去。那麼花事了當如何解呢?無疑應想到芳官,芳官和寶玉的婚姻(詳見拙文《芳官論》),寶芳婚事能夠延續一段時間的(評詩云「屈從優女結三生」,優女自是芳官了),當此際麝月離去,此時襲人尚在,與蔣玉菡共同供奉寶玉(脂評「供奉寶玉夫婦終始」,可見襲人未去)。作為風月寶鑒的麝月已經照賈府落敗,所以還本歸真。這才是「花事了」真解。
然而風月寶鑒失而復得,這是因為寶芳婚事根本不可能順利,因而出家,但是又還俗(見拙文《寶玉論》),所以麝月要復出,所謂復得。
詩句「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梅牆」(天棘:蔓生植物,論詩者多以為名本佛家,如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據此說。連初用「天棘」一詞的杜甫詩「天棘夢青絲」也是為僧而賦的。
可見「花事了」後,寶玉出家(「出梅牆」)。所以雪芹的藝術構思肯定借用了王琪詩意。
如何評價麝月?
一、厚道的麝月
麝月實際上還是個實心眼的傻孩子。她雖然很聽襲人的話,但又和晴雯很玩得來。晴雯生病她照顧,晴雯著急她勸解,晴雯吵架她幫忙,晴雯隔肢芳官她給按著,晴雯打墜兒她幫著拉開,一方面是可憐墜兒,另一方面當然也怕晴雯病上添氣。她雖平時對晴雯的挑釁比較忍讓,實際與晴雯之間卻也語笑不避嫌疑,有時髒話倒比吵架用得還多。
比如見晴雯撕扇子就直截了當說她「造孽」;見晴雯半夜不穿大衣跑去嚇她,直罵「你死不揀好日子」「皮不凍破了你的」;見她打墜兒,便說「又作死,好了打多少打不得,這會子鬧什麼!」
晴雯雖號稱「爆炭」,卻並非混不講理,也是知恩圖報善解人意的人,對於賈母,賴大家的,還有寶玉的知遇之恩一直非常感念,對於麝月的真誠友誼也很領情。
雖然麝月急起來對她說話也毫不客氣,但她也知道麝月是一片好意,並不還口。所以她與麝月的關係也是比較融洽的。其實這二人性情上也頗有相似之處,兩人都是吵完就忘,並不記仇的人。而且罵人時也都有點衝口而出不假思索的特點。
只是麝月心思較為單純厚道,總是就事論是,口才也好,所以罵得比晴雯更加成功,並且由於被罵者心服,所以也不會記恨於她。所以麝月的人緣比晴姐姐要好得多。所以她能同時又是一個襲人,又和晴雯好。
二、有原則的麝月
比如看見寶玉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她就顧不得寶玉是主人,晴雯是領導,衝上去就說「少造些孽吧」,對他們糟蹋東西的行為表示不滿。
當芳官受寶玉的寵,晴襲二位姐姐正抬舉她,教她吹湯,幫她梳頭,把從前的不滿藏起來的時候,麝月指出了芳官弄壞掛鐘的錯誤。這兩件事雖小卻表現了麝月身上的閃光點。
一是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她看不上的是這人的行為本身,但決不像老媽子那樣說晴雯張狂,也不像晴雯罵芳官「狂」襲人說芳官「可惡」等泛泛而罵洩私憤。
二就是表現了她勞動人民的本色——愛惜東西不浪費。
書中寫晴雯的哥哥是「一朝身安泰便忘卻當年流落時」,晴雯又何嘗不是如此,她和司棋等「副小姐」一樣,好日子過久了,就以為這種富麗繁華的生活是可以長久的,「夢裡不知身是客」,哪想到有朝一日一道命令下來,掃地出門,什麼都沒有了,連茶水都喝不上的日子還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