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出處
「披荊棘」一語,見於《後漢書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披荊斬棘釋義
披:分開;斬:割斷。荊、棘:叢生的多刺植物。披荊斬棘,比喻在創業過程中或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艱苦奮鬥。
披荊斬棘典故
馮異(?——-34),穎川父城(今河南平頂山市)人,字公孫,是東漢時的一位大將,為人好學,熟讀《左氏春秋》、《孫子兵法》等書。
他為人十分謙遜,若與別人在路上相逢,立刻命自己的乘車讓道。這深得大家的敬仰。
馮異領兵打仗後,每次總要論功行賞一番。他常常把功勞歸於別人,自己喜歡獨坐在樹下,因此軍中稱他「大樹將軍」。
當時劉秀還未稱帝,各地群雄割據,很不太平。馮異跟著劉秀東征西伐,立下了汗馬功勞。
有一次,劉秀來到饒陽蕪萎亭。那時氣候寒冷,加上長途行軍,眾人饑疲交迫,有些支撐不住。
馮異使人燒了一大鍋豆粥,端送給大家。眾人喝著熱騰騰的豆粥,饑寒頓時消除了。
劉秀一行人來到南宮縣,適遇大風雨。馮異尋方設法找來了木柴,立刻生了火,又端來了麥飯。這兩件事,使劉秀久久不能忘懷。
劉秀佔領洛陽以後,登了帝位,就是漢光武帝。他派馮異平定關中。
馮異長期坐鎮長安,百姓都稱他為咸陽王。有人向光武帝奏了一本,說他權威太大了。
馮異聽了很惶恐,寫奏書申辯說:「過去境況十分困難時,我做事尚且不敢有半點差錯;現在天下太平,又賜予了爵位,我為何要做不軌之事?」光武帝回了一封詔書說:「我們義則君臣,恩如父子,從無嫌疑,何必懼怕!」
公元30年,馮異自長安入朝。光武帝指著馮異對公卿們說:「他是我起兵時的主簿,為我披荊棘,定關中。」
散朝後,光武帝賞給馮異珍寶、衣服、錢帛,又寫了一道詔書:「倉卒蕪蔞亭豆粥,滹沱河麥飯,這厚意好久還未報答哩!」「披荊棘」,後來轉化為「披荊斬棘」,比喻在創業過程中清除障礙,艱苦奮鬥。
相關內容: 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