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辨菽麥”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成語“不辨菽麥”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成語“不辨菽麥”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什麼典故?

成語大全

如何解釋成語「不辨菽麥」?有什麼典故?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 不辨菽麥

【拼音】: bu bian shū mai

【解釋】: 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後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成語故事】:

這句成語見於《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

公元573年周歷正月初五,晉國的欒書、中行偃派程滑殺死了晉厲公,葬在翼地的東門外邊。隨後,士魴等人在京師迎按年僅14歲的周子為國君。當時,晉國的一些貴族為了自己把持朝政,很願意事奉這位14歲的小國君,並且誇周子如何能幹,如何聰明。周子有個哥哥,本應立為國君,但晉貴族們說:周子的哥哥是個白癡,連什麼是豆子,什麼是麥子都分不清,不能立為國君。

別看這位周子才14歲,還真有些小才能。一即位,他就對大夫們說:「我開始的願望並沒有到這個地步,現在雖然到了,這全是上天的意志。人們要求有國君,是為了讓他發佈命令。立了以後不聽他的號令,那立他幹什麼?你們幾位用得著我才立我為君,恭敬而聽從國君,這是神靈所保佑的。」大夫們聽了,回答說:「這正是下臣們的願望,豈敢不唯命是聽!」「不辨菽麥」即分不清豆子和麥子。人們常用這句成語形容愚昧無知。現在有時指脫離生產實踐,缺乏實際知識。

相關內容: 成語背後有什麼典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