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知難而退”有哪些故事?又該怎樣理解呢?

成語“知難而退”有哪些故事?又該怎樣理解呢?

成語“知難而退”有哪些故事?又該怎樣理解呢?

成語大全

【成語】: 知難而退

【拼音】: zhī nan er tui

【解釋】: 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後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後退。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是兩個比較大的國家,它們為了爭奪霸權,相互之間不斷進行戰爭。鄭國是個比較弱小的諸侯國,在晉、楚爭霸的過程中,它有時依附晉國,有時又不得不依附楚國。公元前597年,鄭國投靠了晉國。不久,楚王領兵攻打鄭國,將鄭國都城圍困了17天,鄭國招架不住,和楚國講和,降服了楚國。晉國聽說楚國進攻鄭國,於是派荀林父、士會、那克、先琅、趙朔、蔡書等人領兵前往救援。晉國大軍到達黃河邊時,聽說楚國已經與鄭國講和,訂立了盟約。晉軍內部產生了分歧,以中軍副帥先彀為首的一批人想要繼續前進,與楚軍大戰一場;

相關內容: 成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