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志在四方”歷史出處是哪裡?該如何解釋呢?

成語“志在四方”歷史出處是哪裡?該如何解釋呢?

成語“志在四方”歷史出處是哪裡?該如何解釋呢?

成語大全

【成語】: 志在四方

【拼音】: zhi zai si fāng

【解釋】: 四方:天下。立志於天下。指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成語故事】:

戰國時,魯國的孔穿(孔子第5代孫)去趙國遊歷,跟平原君門下的賓客鄒文和季節結成好友。孔穿回國時,鄒文、季節送了3天行程,臨別時,兩人淚流滿面,對孔穿依依不捨。但孔穿只對他們作了個揖便上路了。孔穿的學生認為他太不近情理。孔穿卻不為然地說:我原以為他們是大丈夫,現在才知道他們像女人一樣。人立於天地間,應有'四方之志',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應四海為家,怎麼能像動物一樣整天聚在一起?孔穿的學生不住點頭稱是,對老師更加敬重。後來人們將「四方之志」引申為「志在四方」。

相關內容: 成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