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病入膏肓”歷史出處是哪裡?該怎樣理解呢?

成語“病入膏肓”歷史出處是哪裡?該怎樣理解呢?

成語“病入膏肓”歷史出處是哪裡?該怎樣理解呢?

成語大全

【成語】: 病入膏肓

【拼音】: bing ru gāo huāng

【解釋】: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成語故事】:

春秋時,晉景公患了重病,派人到秦國請名醫來醫治。他在病床上夢見兩個小孩,其中一個說:不好了,病人要請名醫來了,咱們要遭禍的,快逃吧!另一個說:別怕,咱們躲到膏之下,盲之上,不管什麼樣的醫生,用啥藥,都把我們不能怎麼樣。景公醒來,覺得有些奇怪。心想,難道那兩個小孩就是病魔?過了一會,秦國的醫生來了,診斷後說:沒辦法了,你的病已經在膏肓,藥力達不到那裡,治不了啦。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隔膜之間叫盲。

這個成語形容病情嚴重到無法醫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態嚴重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相關內容: 成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成語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