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的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釋義:
追趕所要圍捕的對象。中原:本意指「原野之中」(《詩經》),原意並未指定確切地理方位;後來演變為指豫州(托古著作《尚書·禹貢》),即我國黃河中下游河南一帶。逐鹿中原,這一詞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逐鹿中原的故事】
東晉時期,十六國中後趙的開國皇帝名叫石勒。
有一天,石勒設宴招待高麗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時候,他大聲地問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來的哪一位君王?」
徐光想了一會兒說:「您非凡的才智超過漢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領又賽過魏朝的始祖,從三皇五帝以來,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軒轅黃帝第二吧!」
「人怎麼能不瞭解自己呢?你說的也太誇張了點吧!」石勒聽後笑著說,「朕若逢高皇,當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朕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意思是說,我如果遇見漢高祖劉邦,一定做他的部下,聽從他的命令,只是和韓信、彭越爭個高低;倘若碰到光武帝劉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塊兒打獵,較量較量,未知「鹿死誰手」。
相關內容: 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