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支祁,中國神話中的淮水水怪,據《山海經》等史籍記載,是堯舜禹時期的奇妖,曾在大禹治水時作亂。在古籍和民間傳說中,他一方面是妖仙、精怪,經常為患江淮,禍害百姓;另一方面,卻以孝子、正神諸身份被傳頌及立廟祀奉。根據眾多學者的考究與分析,無支祁當是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原型。
無支祁作亂於大禹治水的故事,《古岳瀆經》記載:禹為了治理洪水,三次到過桐柏山。可是,每次桐柏山都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山石號叫,樹木驚鳴,土伯壅川,天老進兵。有一股看不見的暴虐力量,阻止禹動工治水。禹非常生氣,召集諸神和各部落首領開會,讓夔龍去掃除妖孽。這時,桐柏山,以及附近諸山的部落首領,唯恐雙方打起仗來禍及自己,都面露懼色,懇請禹收回除妖的命令。看到鴻蒙氏、商章氏、兜盧氏、犁婁氏等部落首領臨戰怯陣,不願出力,禹把這些人都關了起來。這才知道:原來他們包庇的妖怪是淮渦水怪——無支祁。無支祁能言善辯,知道江水、淮水各處的深淺,以及地勢的高低遠近。他長得形似猿猴,縮鼻高額、青軀白首、金目雪牙。脖子一伸,好像有一百尺長,力氣比九頭象還大。無論是搏擊跳躍,還是快速奔跑,他都非常迅捷,常常是眨眼之間就看不見了。雙方在桐柏山下展開惡戰。禹先後派童律、烏木由出戰,都打不敗無支祁。最後,派庚辰出戰,才擒獲了無支祁。鴟脾、桓胡、木魅、水靈、山妖、石怪等數以千計的妖怪,看到無支祁被捉,都叫喊著衝了上來,想要搶走無支祁。庚辰揮舞方天戟,和眾神一起沒費吹灰之力群烏合之眾。禹命人用大鐵鏈鎖住無支祁的頸子,又把他的鼻孔穿上銅鈴鐺,然後把他壓在淮河南邊的龜山腳下。打敗了無支祁,禹在桐柏山的治水工作才得以順利進行下去,淮水從此平安入海中。
而關於無支祁為淮水神的記載也有很多:
1、《楚辭·九懷·思忠》云:「玄武步兮水母,與吾期兮南榮。」這裡說水母為神。明陶宗儀在《輟耕錄》考證云:水母為無支祁。
2、中國現代神話學大師袁珂先生在《中國神話傳說詞典》水神條謂:「龍王、共工、應龍、無支祁皆屬水神」。
3、在頗具權威的工具書《辭源》中,巫支祁的辭條謂「淮水神也」
4、袁珂先生在《西遊記散論》中考證:「《柳毅》中的柳毅和龍女,《古岳瀆經》中的無支祁,這些神話人物,由於塑造的成功,在民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人民信之敬之,甚至為他們立祠造像。解放前在河南省黃河附近出土的鐵鑄無支祁坐像,曲頸僂背,頭有雙角,高約一米,背上刻有大宋建中元年三月□日造。宋徽宗趙佶曾建「建中靖國」年號,元年,即1101年,據今已近千年。說明在黃淮流域,至少從斯時始,巫支祁已被供奉為淮神了。
5、在大禹導淮前,巫氏已自稱淮渦水神。《上古神話演義》中說:「巫支祁獨霸淮水流域數十年,已自稱為淮水之君了,所以他的兒子都稱太子。」巫支祁還在龜山腳下(現洪澤湖)建了宮殿,俗稱龍宮。並分別在河南省的光山縣北,安徽省的霍邱縣西和懷遠縣東建了三座宮殿,讓三個兒子各鎮守一方水域。「他又竭力擴張勢力,振起洪水,將淮水下流與長江下流合二為一」。「自桐柏山以南,直至雲夢大澤,更通到湘水之源,到處都有他的黨羽。所以千里之內,木魅、水靈、山妖、石怪,莫不聽他的命令,受他的節制。」
6、民間傳承。在淮河中上游的巫支祁神話中,多稱巫支祁為孝子變龍,如桐柏縣的《淮河的由來》、《蛟龍探母》等,或稱之為良蛟善龍,如信陽的《烏龍和烏龍集》、《龍蛋》等;在淮河中下游,多稱其為水猿大聖、水母或水母娘娘(見淮陰市徐省生搜集的《明祖陵的傳說》等)。在明清時期,巫支祁被搬上舞台後,甚至與孫悟空和驪山老母稱為兄妹等(見明·楊景賢的雜劇《西遊記》等)。總之,在巫支祁為孽和為善或先孽後善的傳說中,後者卻佔了上風。所以,把巫支祁作為淮河水神,在相當一部分百姓中,認為是合理的。
吳承恩神話小說《西遊記》的最早所祖應該是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慧立、彥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和義淨譯《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等書中記載的故事。到了宋代又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元明之間,有吳昌齡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楊東來雜劇《西遊記》以及雜劇《二郎神鎖齊天大聖》等。這些雜劇中已經出現了孫悟空的形象和名號。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中有「無支祁(巫支祈)是他姊妹」的話;另外,元雜劇中有這樣的台詞:「孫行者上云:……小聖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驪山老母,二妹巫枝祇聖母,大兄齊天大聖,小聖通天大聖,三弟耍耍三郎。」對於孫悟空的原形根據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用不著後人再來費心考證了。這些足以證明孫悟空這一形象不是吳承恩的首創,他寫小說只是繼承前人,繼續完善人物形象,他是《西遊記》故事的集大成者。正如魯迅所說:「明吳承恩演《西遊記》,又移其(巫支祈)神變奮迅之狀於孫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