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後語作為民間語言的精華,是由民眾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吸納多方成果集體創作並在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後半截是解釋、說明,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
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是在唐代。《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意思就是說,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後語。
歇後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為人們所使用。
歇後語的分類方法很多,簡單地說可分成兩種基本類型。一種是邏輯推理式,即後面的說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第二種是諧音的歇後語,他在前面一種類型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
同任何一種語言形式一樣,歇後語的產生也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淵源,都是某種事物和現象為人們認可並深入人心的結果。水滸是歷史上第一部以白話文寫成的小說,作為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的歇後語,自然也被作者隨手拈來。
賊去了關門——遲了(第5回)
甕中捉鱉——手到拿來(第18回)
閻羅王面前——沒放回的鬼(第21回)
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
馬蹄刀木勺裡切菜——水洩不露(第24回)
孫武子教女兵——十捉九著(第24回)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
披麻救火——惹焰燒身 (第21回)
燈蛾撲火——惹焰燒身(第27回)
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來(第39回)
割貓兒尾拌貓兒飯——自供自(第62回)
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
雪獅子向火——酥了半邊(第101回)
水滸是以肯定的態度描寫代表民意的梁山好漢故事的小說,深得群眾喜聞樂見,經過幾百年的世代流傳,可以說已是家喻戶曉、婦幼皆知,所以在歇後語中產生了許許多多與《水滸傳》內容有關者。
以下謹就水滸故里梁山一帶經常聽到的部分與水滸內容有關的歇後語予以摘錄,從中也可以看出這裡的水滸情結。
梁山兄弟——不打不成交。
梁山的軍師——無(吳)用。
武松打虎——為民除害。
武大郎捉姦——有心無力。
武大郎放風箏——出手不高。
武大郎的身子——不夠尺寸。
潘金蓮給武松敬酒——別有用心。
潘金蓮的竹竿子——惹禍的根苗。
王婆照應武大郎——不是好事。
李逵的板斧——逢人就砍。
黑旋風李逵——心粗膽大。
李逵打宋江——過後陪不是。
李逵升堂——亂打一通。
李逵斷案——強者有理。
李逵扮新娘——裝不像。
李逵上陣——身先士卒。
李鬼的板斧——冒牌。
李鬼劫路——欺世盜名。
假李逵碰到真李逵——冤家路窄。
林衝上梁山—— 官逼民反。
林沖誤入白虎堂--有口難辨。
林教頭髮配滄州—— 一路風險。
林衝到了野豬林——絕處逢生。
林沖看守草料場——英雄無用武之地。
洪教頭挑林沖——找打。
林沖棒打洪教頭——專找破綻下手。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抱打不平。
魯智深出家——無牽無掛。
史進認師父——甘拜下風。
楊志賣刀——英雄末路。
孫二娘開店—— 謀財害命。
石遷偷雞—— 不打自招。
盧俊義上梁山——不請自來。
張順浪中斗李逵——以長攻短。
相關內容: 歇後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