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柴人回山莊】——兩頭擔心(薪) ★【擔心手臂比腿粗】——多餘 ★【砍柴人下山】——兩頭擔心(薪) ★【看《三國》掉淚】——替古人擔憂 ★【看戲的掉眼淚】——替古人擔憂
★【廟裡的鍾】——聲大肚裡空 ★【廟堂裡的鍾】——想(響)得多 ★【木槌敲金鐘】——配不上;不配 ★【鬧鐘打哈哈】——自鳴得意, ★【破表】——沒準兒 ★【破馬蹄表】——沒
有關金子、金條、黃金的歇後語: ●【懷揣金子】——心裡沉重 ●【做夢撿金條】——財迷心竅 ●【摟著金條睡覺】——守財奴 ●【跌跟頭撿金條】——運氣好 ●【摔跤撿金條】—
形容說話、做事老套或另搞一套的歇後語: ●【和尚唸經】——老一套 ●【和尚敲木魚】——老一套 ●【穿衣戴帽】——各有一套 ●【打手賽拳】——各有一套 ●【換湯不換藥】—
●【棒槌裡插針 】——粗中有細 ●【裁縫打架 】——真(針)干 ●【屁股上插針 】——越隱越深 ●【樑柱上插針 】——粗中有細 ●【老牌子鋼針 】——寧折不彎 ●【荷包裡裝針 】—
神出鬼沒成語信息: 【拼音】shen chū guǐ mo 【解釋】:出:出現;沒:消失。比喻變化巧妙迅速,或一會兒出現,一會兒隱沒,不容易捉摸(指用兵出奇制勝,讓敵人摸不著頭腦)。 【出
關於快活、痛快的歇後語: ●【乞丐跳舞】——窮快活 ●【乞丐扭秧歌】——窮快活 ●【做夢學吹打】——快活一時 ●【戲台上拜天地】——快活一時 ●【漏盆裡洗澡】——快活不
★【包公的鍘刀】——不認人 ★【財神爺翻臉】——不認賬 ★【狗臉不長毛】——翻臉不認人 ★【核桃皮翻臉】——點子不少 ★【龍王爺翻臉】——要變天 ★【念完了經打和尚】—
關於自找、自討的歇後語: ●【無病吃藥】——自討苦吃 ●【沒病抓藥】——自討苦吃 ●【石灰點眼】——自找難看 ●【放蚊入帳】——自找麻煩 ●【撓出來的瘡】——自討麻煩 ●
不放醬油澆豬爪:白提(蹄) 城隍廟裡的豬頭:有主的 吃了豬下巴:愛搭嘴 吃豬肉念佛經:假善人 釘豬的刀:要快 惡狼專咬瘸腿豬:以強欺弱 餓漢槍豬頭:爭嘴 餓豬占木槽:死不放
關於冒充、假冒的歇後語: ●【老雕戴帽子】——冒充鷹 ●【野雞戴皮帽】——冒充鷹 ●【老虎燒香】——冒充善人 ●【虎坐蓮台】——冒充善人 ●【老虎趕豬】——冒充善人 ●【
●【衙門皂隸】——仗勢欺人 ●【雷公打芝麻】——專揀小的欺 ●【老鼠咬灶君】——欺神滅相 ●【對著棺材撒尿】——欺侮死人 ●【鈍刀子砍豆腐】——揀軟的欺 ●【打狗不贏咬
有關死活、不知死活、不管死活的歇後語: ★【放鹹魚入塘】——不知死活 ★【放魚歸海】——死活不知;不知死活 ★【棺材鋪的買賣】——死活都要錢 ★【耗子睡貓窩】——自送一
形容高昇、上升、進步的歇後語: ●【芝麻開花】——節節高 ●【鞋幫做帽沿】——高昇 ●【鯉魚跳龍門】——高昇 ●【襪子改長褲】——高昇 ●【矮子爬坡】——步步高陞 ●【牆
關於臭名、罵名、虛名的歇後語: ●【屎殼郎出國】——臭名遠揚 ●【楚霸王自刎】——身敗名裂 ●【招牌上掛馬桶】——臭名遠揚 ●【屋簷上掛馬桶】——臭名在外 ●【堂屋裡掛
●【丟了一枚繡花針 】——小事一樁 ●【花和尚穿針鼻 】——大眼瞪小眼 ●【懶婆娘的針線筐 】——亂七八糟 ●【二大娘的針線筐 】——亂七八糟 ●【裁縫師傅手中忙 】——穿針
歇後語作為民間語言的精華,是由民眾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吸納多方成果集體創作並在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後半截是解釋
壁上掛的春牛 ———— 犁不得;離不得 壁頭上的春牛 ———— 耕不得;犁不得;驚不得;離不得 鞭打快牛 ———— 忍辱負重 病牛來到屠戶家 ———— 自己送死 布袋裡裝牛梭 ————
民俗文化的地域劃分,不完全等同於行政區域劃分,而是與地理環境、經濟生產、方言土語、民間音樂、地方戲曲等有密切關係。中陽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文化古縣。春秋屬晉
關於生氣、憋氣、受氣、發怒的歇後語: ●【袖子裡冒火】——著手 ●【焊條碰鋼板】——冒火 ●【對門吹笛子】——鬥氣 ●【蛤蟆打飽嗝】——氣脹的 ●【戳破了的燈泡】——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