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頭市之戰晁蓋中箭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本站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晁蓋之死,很多人都認為是宋江下的手,動手的人可能是小李廣花榮,也可能是神行太保戴宗,甚至還有可能是杜遷宋萬。在筆者看來,即使不是宋江指使心腹對晁蓋放箭,他也難辭其咎。晁蓋攻打曾頭市一戰,金聖歎這個有點混不吝的膽大文人,也禁不住傷心落淚:晁蓋中箭身負重傷,為什麼只有這五個人捨命相救?
其實通過曾頭市之戰,我們還能看出兩個問題:除了二龍山少華山合併過來的幾位好漢,梁山眾將當中,還有誰比智多星吳用講義氣?還有誰比豹子頭林沖勇敢?
金聖歎認為晁蓋之死是宋江暗下毒手,為此還提出了十點質疑。其中「風吹旗折,吳用獨諫,一也」,就說明金聖歎看的版本跟很多人都不一樣:後來清朝統治者為了彰顯宋江的「忠義」,添加了宋江全力勸諫的一段話,在最初的版本中,宋江是一言不發的。這一點當時的出版家和評論家李贄、王望如、余象斗可以作證:「大書眾人失色,以見宋江不失色也。不然者,何不書宋江等眾人五字耶?」
宋江見怪不怪,本身就很奇怪。宋江既不主動請纓代晁蓋出征,在不祥之兆出現之後,也袖手旁觀,倒是智多星吳用念及故舊之情,攔住馬頭苦苦相勸,但是除了吳用之外全都默不作聲,晁蓋也是憋了一口氣,這才一意孤行。原著中寫了吳用的無奈:「吳用一個那(哪)裡彆拗得住。」
這個時候,晁蓋的其他真兄弟是不可能出言勸阻的,因為他們都是晁蓋挑選出徵人員,這時候勸阻,顯得好像自己畏敵怯戰,所以林沖劉唐阮氏三雄都不能作聲。而入雲龍公孫勝可能已經知道梁山未來局勢,他也不肯逆天而行。只可憐吳用咋說都沒用,眼巴巴地看著晁蓋送死去也——其實站在吳用的角度來看,給晁蓋當軍師,權力更大些,因為晁蓋並不斤斤計較事必躬親,梁山的具體事務,還是吳用主抓。
帶著二十個頭領五千人馬去打有五七千人馬,而且是金人經營多年的曾頭市(老曾頭是金人),等於拿肉腦袋去撞石頭牆。結果第一戰就撞了一個大包:「今日混戰,各折了些軍馬。」
第一仗打個平手,主場作戰的曾頭市耗得起,勞師遠征的梁山軍耗不起,就是一個換一個,最後晁蓋也會被打成光桿司令。所以想速戰速決的晁蓋這才中了計:我們到現在也不知道那兩個僧人是誰派來的,原著中一直沒說曾家如何定計,也沒說神行太保戴宗到底去了哪裡。
我們看原著就會知道曾頭市設計的可能性不大:晁蓋跟著兩個僧人來到法華寺的時候,除了兩個引路僧之外,一個人都沒看見,據說是被曾頭市欺負得都跑光了。這就是最大的一個漏洞,在宋朝,僧人的地位極高,曾頭市根本就不可能去騷擾法華寺。法華寺空無一人,很可能是被某股勢力滅了口。
豹子頭林沖看出了可疑之處,在勸阻不成的情況下,主動提出自己前去以身犯險,但是晁蓋很義氣地表示這活兒應該自己來干:「「我不自去,誰肯向前?你卻留一半軍馬在外接應。」
接下來的戰鬥場景處處弔詭,晁蓋帶著劉唐、呼延灼、阮小二、歐鵬、阮小五、燕順、阮小七、杜遷、白勝、宋萬打頭陣,林沖等十人帶著一半兵馬打接應。兩個僧人溜掉之後,晁蓋還沒下令,「呼延灼便叫急回舊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見四下裡金鼓齋鳴,喊聲震地,一望都是火把。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彎,撞見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撲的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
晁蓋已經突圍,這一彪軍馬從何而來?如果史文恭是圍攻總指揮,為什麼不會跑到這麼僻靜的地方守株待兔?如果晁蓋補充這條路走,他豈不是白忙一場?
這時候就看出誰跟誰關係好了:「卻得三阮劉唐白勝五個頭領死並將去,救得晁蓋上馬,殺出村中來。」就是這段把金聖歎看哭了:「十個人入去,卻偏是五個初聚義人死救出來,生死患難之際,令人酸淚迸下。單寫初聚義五人死救晁蓋,便顯出滿山人無不心在宋江,而視晁蓋如無也。」
大家都知道,晁蓋帶著的這十個頭領,也就赤髮鬼劉唐在陸地上有點戰鬥力,阮氏三雄離開水,戰鬥力至少減半,白日鼠白勝也就能欺負欺負老鼠,戰鬥力可以忽略不計。但偏偏就是這五個人,不要自己的命也要救晁蓋的命。
這時候我們就要看看另外五個人了:雙鞭呼延灼屬於梁山頂尖戰力,但是他第一個跑掉了,歐鵬燕順跟晁蓋沒啥交情,晁蓋火並王倫,杜遷宋萬敢怒不敢言,指望這些人救援,那還不如指望豬上樹象飛天。
這也難怪金聖歎落淚,被架空的老大,除了幾個心腹兄弟,已經算是眾叛親離了。僅從這一戰中,我們就能看出梁山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不但晁蓋中箭只有五個人相救,宋江也曾被祝家莊打得只剩孤身一人,要不是豹子頭林沖半路殺出,宋江就被扈三娘宰掉了。
我們不能說吳用不講義氣,也不能說林沖懦弱,因為所謂的梁山一百單八將,比吳用還講義氣,比林沖還勇敢的,可能也就是魯智深武松史進等少數幾個人而已。
本文說的是金聖歎替晁蓋傷心落淚,但是筆者卻要請問讀者諸君:晁蓋之死,到底是誰下的毒手?晁蓋後來英魂顯現,把史文恭攆到盧俊義刀下,是替自己報仇,還是要幫盧俊義奪回被宋江竊取的頭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