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宋江的性格如何?他真的是偽善嗎?

水滸傳中宋江的性格如何?他真的是偽善嗎?

水滸傳中宋江的性格如何?他真的是偽善嗎?

水滸傳

小時候看《水滸傳》,最失望的是宋江這個人。說是愛習槍棒,專好結交天下豪傑,可一卷讀完,未見他使出像樣的一招一式。遇到險境,不是叫苦,就是跌足,要麼撥馬先逃,潛身躲藏,全無半點英雄氣概,真納悶魯智深、林沖、武松、李逵諸英雄何以竟與此等人為伍,並尊其為頭領。

涉世稍深,又看出宋江偽善和權詐的一面。他謙恭禮讓、樂於助人,骨子裡卻工於計算,支配欲極強。這一印象,後來在金聖歎的評本裡得到了印證。可我始終不解的是,梁山泊人才濟濟,施耐庵何以讓這麼個人位居群雄之首,因而覺得這是小說的一大缺憾。

近讀《水滸傳》,忽然茅塞頓開:施耐庵不正是通過宋江的成功以警世人嗎﹖

宋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宋江以忠義的化身自居,連自我介紹時也忘不了說「俺是梁山泊義士宋江」,但細檢其所為,殊難找到忠和義的蹤影,充其量只有一些博施的善行而已。宋江的「替天行道」常被視為「忠」的表徵。這「替天行道」是句含混話。天之大德曰生,宋江所行的卻是殺戮。他從法場得救,要做的頭件事就是燒殺:火燒無為軍,殺死黃文柄一門良賤四五十人。黃某不管平素為人如何,在宋江一事上無可指責,他僅僅維護了朝廷的利益。退一步講,即使宋江有理由仇殺,殺的應是黃文柄一人,而不該是閤家老小。對此,連稱許宋江的李贄老先生也大搖其頭,批道「大不是,大不是」。

宋江忠君的神話還建立在「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口號上。也不知這貪官和皇帝的界限宋江是怎麼分的。不知他踐踏的王法,是貪官的,還是朝廷的﹖他率眾攻的城、掠的地、殺的官兵、搶的國庫,是貪官的,還是朝廷的﹖他勸降和逼降的剿捕將領,是貪官的,還是朝廷的﹖他拉秦明、呼延灼、關勝等人背叛朝廷,抬出的理由是,梁山好漢企盼朝廷招安。可這些人根本不需要繞一個落草——招安的大彎子,他們已是在為朝廷效力。

宋江受招安是否符合施耐庵本意,現在不得而知,值得關注的不是宋江招安後的行為,而是求招安的心理。我們知道,傳統的仕途是「學會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文不成、武不就的宋江,沒有待價而沽的資本,縣衙小吏已是他事業的頂點了。可宋江不是安分之人。他言必稱忠義,但有兩處卻顯現出心跡:一是得知晁蓋等人在梁山做大事業,自言自語流露出艷羨之情;一是酒後題詩「敢笑黃巢不丈夫」。廟堂既然無法靠近,就在江湖上迂迴發展。當然,走江湖也得憑本事吃飯,但有個「義士」名頭,不啻懷裡揣著「鐵券丹書」,近可以保身,遠可以騰達。待得當上梁山寨主,總算有了與「帝王家」交易的本錢。倒霉的是那些誠心聚義、共襄盛舉的異姓弟兄,糊里糊塗就被宋江給賣了。

宋江的「忠」如此,「義」又何如﹖義是《水滸傳》的靈魂所在,梁山事業的凝聚力就是義氣。身為群雄首領,宋江理當為義的表率。不錯,宋江在江湖上有「孝義黑三郎」的美名,各路好漢都把他目為義士,對他恭敬有加。然而眾人的敬意並非基於各自對他的認識,而是傳聞。初見他時,誰也沒見他有何義舉,難免對他有些無禮。只在聽到他是江湖上盛傳的「及時雨」時,才倒身便拜。這一套式重複得有點膩味,作者不厭其煩,是為不斷提醒讀者:眾好漢拜服的宋江不是活生生的見義勇為之士,只是「義士」名頭的載體罷了。一句話,宋江的威望不是建立在他的行上,然他的名,如我們前面看到,源於施利市恩,與真正的「義」相去甚遠。

相關內容: 宋江性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水滸傳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